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喜欢听书,特别是周末懶懶地赖在床上,听着蒋勋老师讲《红楼梦》,思绪跟着他的声音穿越到清代,来到富丽堂皇的贾府,听他对故事中人物命运的不同解析,很是惬意;早上做饭的时候,放一曲蒙曼老师的品古诗,一边做着饭,一边听她品析诗句的精妙之处,有时还插入离奇的小故事来阐释作品的写作背景,增知不少。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效的读书方法,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因此,我喜欢听书,并乐此不疲。晚上睡觉前和周末回家的车程,都成了我听书的最佳选择,并且觉得自己因此学到了好多知识。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郝培强写的一篇《为什么一定要远离二手知识》的文章,我才有所顿悟。他说“千万不要听任何二手知识,哪怕给你讲的人是一个圣人,二手知识就是二手的。他强加了讲述人的观点在里面,要我们一定要自己去看书,去看一手的东西。”
什么是一手知识呢?用郝培强的话说,就是你亲眼所见,你亲自试验的知识。也就是说,如果你看书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思维或者实践践行了书里面的理念,那这本书,就真的被你看懂了,那你所得的就是一手知识了。
他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就是二手知识的传播者吗?当我们分析一篇文章,把教参上的说法一字不差地讲给学生,学生得到的岂止是二手知识?不已经成三手知识了吗?每个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材作适当的处理,不能拿编者的思维去教化全天下的孩子。再说,一千个读者还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一篇文章,即使同一个人读,还会因为时间不同,或心情有异,结论和感受而不同呢?更何况处在知识信息多渠道传播的现在,孩子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且会找一定的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把知识硬生生地塞给他们。这样的做法很危险,也只能让学生讨厌语文这门学科。
记得一次作文课上,要写自己的理想。写作前,我让孩子们先说说自己的理想?有的同学说长大想当救死扶伤的医生,有的说想当呕心沥血的教师,有的说想当保家卫国的边疆军人……
听着他们的发言,我顺势引导总结道:“你们刚才说的理想虽不同,但都是为大众服务的,这样的理想都是远大的。”说完,我让同学们接着说,教室里顿时没有刚才那么热闹了,我也明显地感觉到,是我的提醒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是我的主观臆断禁锢了孩子们的自由。
几分钟后,李昊益怯怯地站起来说:“我想当电脑高手。”
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
有的同学大声质问:“玩电脑玩疯了吧?”
“你想当高手,得多耽误学习呀?”另一个学生起哄道。
李昊益比较内向,这时已羞红了脸。
另一个同学说:“你玩电脑对大众有什么好处呢?”
我用手势制止了他们,示意李昊益说说理由。
他说:“我想当一名电脑黑客,像15岁的美国少年凯文·米特尼克一样的黑客,他闯入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的计算机主机内,并和另外一些朋友翻遍了美国指向前苏联及其盟国的所有核弹头的数据资料,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溜了出来。如果我也能做到这些的话,我们就会轻松地掌握美国的国家机密,他就不会再用高科技威胁其他国家了,这样就能维护世界和平了。”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掌声雷动,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呀!(为此我还专门上网查了他讲述的资料。)
我很庆幸,自己很有耐心地听完了他的讲述,不然,一个电脑高科技人员将“胎死腹中”了。也明白了千万不要将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见解,强加给别人;也千万要静等花开,莫着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见解或思维一次否定或压制,他们也就会慢慢地放弃思考,对我们的思维全盘接受,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课堂上,只有师生之间思想的相互碰撞,生生之间的宽松交流,才有一手知识的产生,这才是真学习。
因此,我们不能做二手知识的传播者,使学生进入假学习的状态。我们要耐下性子,学会倾听,鼓励异议,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