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母亲,我一直努力做孩子们的领读者。
老大阅读习惯虽是在大班开始,但我一直坚持每天晚上陪伴孩子阅读,到现在他阅读习惯已经养成,每次买到新书他都会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中午午休,晚上睡觉前都会随手拿起一本书看起来,时不时还会跟我交谈书中的故事、人物和情节。以前胆小执拗的性格,随着书本故事的引导,渐渐有所改变,学习上也轻松自信了许多。
在老大身上尝到阅读甜头的我,在老二三个月大的时候起,我就开始给她朗读了。我选的第一本书是《三字经》,不是要教她国学,而是感知节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韵律极好。她很喜欢,听着我的朗读,会兴奋地蹬着小脚丫,也会渐渐睡去。每天,我都给她朗读10分钟的《三字经》,而她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很多时候,还会自己拿起书递给我,让我读给她听。一岁半的时候,刚学会说话没多久,她就能连续背出很多段落。当然,她并不懂得意思,我也从不解释,只要她喜欢这种有音乐感的语言,喜欢妈妈的朗读和温度就好。
渐渐地,我们读起了儿歌、童谣、唐诗、经典童诗、图画故事书、儿童文学、成语故事……只要她喜欢,任何读物都可以拿来朗读。
两岁多的时候,我拿起老大的语文书,翻到叶圣陶先生的一首童诗《小小的船》读起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有个夏天的晚上,我们去天逸公园玩,凉风习习的湖面上我们划起了船,小女竟然读起了这首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让我很惊喜,孩子也为自己想起这首诗兴奋不已。
往后的日子,叶圣陶爷爷的诗就变得格外的不同,格外的能引起她的注意。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鲜明的形象,富于游戏性、趣味性的情节,合辙押韵,易于诵读。它们也都曾经在这个孩子的心中开了花。叶圣陶有首诗叫《蜗牛看花》:墙顶开朵小红花,墙下蜗牛去看花。这条路程并不短,背着壳儿向上爬……当她看到蜗牛的时候,会笑着说:“妈妈,这只蜗牛是要去看花吧?”
当然,我们阅读最多的就是图画书。读铃木守的《山居鸟日记》,她开始对很多小鸟感兴趣,每当在草地上看到那些蹦蹦跳跳的小鸟,都忍不住凑过去想靠近它们;给她读宫西达也的《恐龙大陆》,她被善良的慈母龙感动得流泪……这些故事都丰富着她的心灵,一点一点地塑造着她未来的样子。
这样的阅读,就发生在平平常常的每一天,它让孩子们多了一份诗意的想象,为我们的生活也增加了很多趣味。在我们共同经历过的朗读中,每一首诗都有一个情境,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经历,尽情地阅读,孩子终会与这些诗意和生活的滋味相遇。
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首诗: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者那一天的一部分,或者几年,或者连绵很多年。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每一个孩子都是从爸爸妈妈温暖、饱含爱意的声音中尝到书的甜蜜,体味到阅读的快乐的,这样的阅读,从孩子出生就可以开始。在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都存在一个宇宙,它充满灵性和神奇,饱含爱意的声音、朗读、陪伴就是对这一宇宙的呵护与发展。
让阅读变成我们和孩子的习惯,我们和孩子一起走向更加丰富的世界、洞悉更加深邃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