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歌唱活动焕发光彩
——浅谈歌唱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在歌唱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老师唱得累了,学生还是没有学会。其实,一味地让学生记歌词,跟唱歌曲,并没有帮助学生去理解歌曲的性质。没有教给学生唱好歌曲的方法,一遍又一遍的机械式跟唱使学生学得枯燥乏味,教师又教得辛苦无奈。
一、优美范唱感染学生
在歌唱活动中,传递歌曲信息的第一使者是教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歌曲的也是教师。每首歌曲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抒情。因此,教师要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从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情绪,这是把音乐的美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
如,在歌曲《小乌龟飞上天》中,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情绪的演唱,让孩子体会小乌龟坐在河边伤心的哭,想要飞上天的急切心情,到大雁带它飞上天得意的心情,最后自己不听劝扑通掉下水的情境。这样,使孩子对歌曲的艺术形象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二、悬念问题激发兴趣
提问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有悬念的提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要寻找答案的积极性。为了能从中获得他们所要寻找的答案,他们将会更好地倾听、欣赏歌曲,
例如:歌曲《粗心的小画家》中,在欣赏歌曲前我以谈话引出,并把歌曲中的主线问题“画只螃蟹四条腿,画只鸭子小尖嘴,画只兔子圆耳朵,画匹大马没尾巴”这可怎么办呀?抛给了学生,经过与同伴的讨论,孩子们也给出了很多答案,接着让学生进行欣赏歌曲,孩子们都听的很认真,很仔细,都想听听粗心的小画家丁丁是怎样个粗心!仔细、认真地倾听与欣赏为更好、更快地学习歌曲打下了基础。
三、不同歌曲,运用不同演唱方法
通常我们在进行歌唱活动时,演唱方式大多为集体演唱与个别演唱,方式单调,学生多唱就表现地厌烦,不愿意唱,一个歌唱活动下来孩子们还是没有记住歌词,更不用说表情、感情了。这就是教师注重教学结果的后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不同演唱方法的同时轻松地学习歌曲。
如:歌曲《凤阳花鼓》中,简短的歌曲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那么,怎么样让学生从中体验歌曲带给他们的乐趣呢!我采用了多声部的重唱演唱方法进行重点演唱练习,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个富有挑战的演唱方法表现的极其感兴趣,并不厌其烦的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并加入了鼓和锣的乐器演奏,丰富了课堂形式,激发了学生表演欲望。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生歌唱时的情绪、情感是整个歌唱活动中的灵魂,对培养学生的内心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歌唱活动中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音乐情绪,利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情绪,这不仅能调动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歌唱活动中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让我们共同关注学生的歌唱,关注学生的音乐情绪!让歌唱教学活动焕发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