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一直在读《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怎么说孩子才肯听》这本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也一直在反思,作为老师的我们,真的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吗?我们知不知道为什么课下生龙活虎侃侃而谈的孩子们他们却会在课堂上发呆吗?我们知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是很认真很努力的孩子,为什么会突然交给你一张呆板生硬而没有任何创意的作品吗?
在与孩子的聊天与交谈中,我找到了一个与孩子沟通的法宝那就是“听”,真正的做到用“心”去听,而真正做到用心去听真的很难。“听”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字,而是要求我们在听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解孩子,能站在换位思考的角度去体会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心情以及孩子想要得到的结果。在听的过程中我们的眼神,我们的动作和我们说话的语气神态都会让孩子在表达与分享的过程中充满信心,充满感动,充满自信。
“听”还是一个非常有含义的字。听字里包含了鼓励,包含了信任与尊重,包含的理解与懂得。
在我的美术课上,经常会因为某个同学画的太抽象或想象的太离谱,而遭到班里同学的哄笑。开始我看到那些搞怪的画面也很生气,认为是学生故意不认真做作业,故意捣乱而胡乱完成的作业,其实当批评完孩子后看着孩子无辜的受委屈的表情时我也很后悔,我为什么不给孩子一个表达想法的机会呢?也许在孩子的心里,他的作业真的是用心认真去完成的。
在一次二年级插画设计课上,我出示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我让孩子们通过寻找儿歌里的关键词,想象完成一幅插画设计。在示范的环节中我画了各种动态的老鼠,学生们看到示范图案后兴趣十足,特别是儿歌朗朗上口,孩子们嘴里唱着摇头晃脑,开心地画着作业。孩子们的作业创意十足,画的小老鼠也是形态各异活灵活现,在快要下课时突然听到一个小男孩非常生气的大声说:“别在我的作业上乱画!”他一副气急败坏的表情。这时就听同桌说:“你画错了。”“没有,没有,我就要这样画!”我听到吵声急忙赶过去,但是还是没能制止住那个小男孩的愤怒,他把铅笔往地上一摔趴在桌子上大哭起来。我急忙问同桌怎么回事?同桌也是很委屈的说:“我说他画错了,老鼠是两只耳朵,可是他只给老鼠画了一只耳朵我,想帮他改一改,谁知道他就生气了?”“噢,原来是这样啊,”我对那个小男孩说:“同学也是好心帮助你,应该谢谢她。”可是那个小男孩赌气似的一声也不吭,就那样呆呆的坐着,满脸的委屈和不服气。这节课就这样下课了。
在第二次上美术课时,我特别注意这个小男孩,发现他的情绪很差,上课好一会儿他都坐在那里无动于衷,我突然想起是不是上一节课的不愉快,让孩子对美术课有了反感呢?我为什么不让这个小男生说一说他为什么会画一只耳朵的老鼠呢?于是我故意挑选几个有创意的作业让孩子们来讲讲自己的绘画故事,有意无意的也让这个小男孩讲讲他一只耳朵的老鼠故事。这个小男孩说他的老鼠是一只非常狡猾且聪明喜欢历险的老鼠,每一次偷食物都能得手,但老鼠毕竟是小偷,终究逃不过猫锋利的爪子,它的那只耳朵就是被小猫给咬掉的,所以它变成了一只耳朵的老鼠。我为孩子的大胆想象而高兴还奖励了他一枚班币。孩子很吃惊也很自豪,他没想到他的想法能得到我的理解与支持,他的脸上又恢复以往的开心与活泼。我想得到我的鼓励与赞同后,这个男孩在以后的作业中还会有更新奇的想法和创意。而这样的创意与想象,正是我们所需要教给孩子的。
孩子的童心世界真的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简单而充满了奇幻色彩。有时真的只需要我们能够蹲下身来用心的认真的去听一听他们的心里话,我们认真倾听的态度,我们认真倾听的眼神,我们倾听后的鼓励与信任,都会给他们带来开心和快乐,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真正的爱。乐于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吧,一起分享孩子的成功与挫折,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