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同事或家长抱怨:“这道题我都讲过了,他做作业时还是错。”很多时候,我们都感觉学生听懂了,懂了就会,会了就对,其实他们未必真的学会,那就更谈不上对了。这是我最近的一些感悟。
首先是学魔方。
以前很羡慕那些会玩魔方的人,因为他太了不起了,能把打乱的魔方六个面复原,再有那专注的神情和手指在魔方上面拨动的速度,总觉得这对于自己是不可能的事。自从学生开始学魔方,我就下定决心练习。
第一次看了后我觉得自己记住了,可拿起练时就全忘了;再次看着学,这次感觉学会了,可是练起来还是不顺手;第三次再跟着学,边学边记,练时再念着口诀,加上思考,这个魔方的复原才真的学会了。
其次是书上的一道练习题。

小红和爸爸、妈妈去长城,往返交通费要用多少元?
学生熟悉题后,为了让学生计算简便,就介绍了一种(单价×数量=总价),见下图,看着学生听懂了,也演算了一遍,觉得应该会了。

最近再让学生练习这道题时,结果出乎意料:

对于 “24.5×(2+2+1)”这种方法很少。这两件事有异曲同工之处,让我想到了一句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从中得到启示: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才能获得真知。就像那道练习题,如果当时让学生把所有的想法展示,再做以对比,筛选优法;如果把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做中获取新知;如果让学生体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一定不会出现如此情况。
最后反思:学习的潜力在学习者的体内,学生的潜力犹如大树的种子,生长时需要阳光、水分和营养,教师只能提供良好的环境,不能代替学生依靠自身的发展去成长。教师要做的是修炼技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或对其交流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采取有效方法与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释放潜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成为自觉的探究者。
一切教学活动,如果离开了学生自我感知和主动内化,教师即使讲得再精彩,讲得再透彻,那只不过是“个人秀”,并不见得能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