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如是的指引我们。因此教师语言的启发性应是教学的关键之处,如在教学重点,难点的巧引妙导,在逻辑推理中的循循善诱,在知识拓展时的精巧提醒,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在他们感到困惑时候的金针度人,更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分数的初步认识”,我这样引导孩子们:
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生:1/3/+2/3等于3/3,就是1。
生:分数是由三个数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分子,分母,分数线
生:分数可以化成小数,1/10等于0.1。
生:分数有很多数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生:分数可以与小数互化
关于分数,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生:分数乘除法怎么在生活中应用?
生:运算律对分数的加、减、乘、除是不是同样适用?
……
师:孩子们,自学能力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请大家带着问题一起自学课本(不会的地方可以标出来)
关于分数,自学课本后,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分,表示这样的一份或是几份,就是分数。
生2:我知道了“整体”在数学上的意义。比如我们一个班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人也可以整体
生3:我知道了分数的产生,得不到整数的 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
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枝?
生:3枝。
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枝?
生:4枝。
师: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多少?
生:1/2。
师:为什么不回答几枝铅笔呢?
生:因为不知道盒里一共有几枝铅笔。
师:打开盒子,里面有六支,再把这些铅笔分给二位同学,还能不能用1/2表示?
生:不能,
生:能。
生:如果把四支看作整体,可以用1/2。
生:还可以3/6表示。
师:可以用1/2,,可不可以3支表示。
生:3支就是二份中的一份
师:再加两个铅笔,能用1/2表示吗?
生:能,
生: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分成两份,四支就是八支的1/2。
师:真聪明!
师:如果六支铅笔看作一个整体,拿出它的2/3,就是2支对吗?
生:不对,我们把它平均分成3份,应该取出2份,拿出4支。不是2支。
板书:2/3,把( 一盒铅笔)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的数。(教师板书)
理解单位“1”
师:3盒粉笔,拿出1支,是这盒粉笔的1/5,这里有几支粉笔。
拿出2支,也是这盒粉笔的1/5,这里有几支粉笔。
拿出3支,也是这盒粉笔的1/5,这里有几支粉笔。
(在作业纸你出画出来吗)
师:这三个1/5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相同点,它们份数都是相同的数,不同点是第一盒是1支,第二盒是2支,第三盒是3支
生:它们都是取出其中的一份,五份的一份,不同点,是取出1支,取出的2支,取出的3支。
师:三个1/5,相同点,都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5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它们虽然都是取出一份,一份都相同吗?
生:不同
师:为什么?
生:整体不同,
师:在数学上也叫单位“1”不同
师:请第一行的两位同学站起来
师:这两位同学,占第一行的几分之几?
生:1/4
师:还能怎么说?
生:占全班的2/40
生:占前两排的2/16
生:占这一组的1/5
……
这节课,虽没有什么华丽的铺设,但那些看似平淡的措辞,却让课堂生动了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可以这样说,最好的教师其实是最擅长运用语言的人,教学语言作为课堂中重要的教学工具,可以在点滴的春风化雨中,变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让学生深深沉醉并主动参与,充满“魔力”的课堂也就这样应运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