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经验交流 >> 正文
【推荐阅读】杨海燕:如何建设以“学习”为中心的润泽课堂
发布时间:2018-5-17 14:45:00  浏览次数:  【
 

转自:深度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 · 教育改革者的家


 

2018年5月26-27日,学习共同体研究院、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共同举办“创新创造创生:学生引领未来教育变革”创新素养公益论坛。本次活动亦属于《中国教师报》“学习共同体,课改中国行”上海站主场活动。来自上海平和、建平中学、 华师大二附中、 北京一土学校等十多家全国优质学校共聚上海,共同发声。


学习共同体研究院将陆续发表本次论坛中部分嘉宾的文章,探讨新时代下面对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基础教育何为。同时,我们亦将呈现来自学习共同体、STEM、PBL等多样态教育实践中的分享,以命运共同体的力量迎向教育未来!

 


 

创建“润泽课堂” 保障学生的学习权 


什么是“润泽课堂”?首先,“润泽课堂”,是与那些缺少人情味的硬邦邦的、干巴巴的关系而构成的教室截然相反的。“润泽”这个词表示的是湿润程度,也可以说它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的感觉;其次,润泽课堂是温暖的,它是有温度的,这个温度就是爱的感觉。润泽课堂,是师生心灵情感融为一体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沉浸在一种“深沉的愉悦”中,而孩子们是一种"深沉的渴望",期望而且相信在课堂上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会有精神的愉悦和幸福的感受。总之,“润泽课堂” 是以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倾听学生,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创建“润泽课堂”是课堂革命中每位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一、创建润泽心灵的的课堂环境


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创建“润泽课堂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学习科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证明,积极的课堂环境能激发并促进大脑的学习。我们认为,润泽的课堂环境不但体现在为学生创设舒适的课堂物质环境,而且还要为他们创造润泽的、安全的、自然的课堂心理氛围。


(1)“U”字型的课桌椅排列


课桌椅的排列方式是课堂物质环境最直观的表现。很多研究表明,课堂中座位的安排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纵观我国当下的中小学课堂实践,从整体上来看,仍然是“教师中心课堂”。在“教师中心课堂”中,一般采用的仍是固定的、封闭的秧田式座位安排方式。这种座位安排方式,使学生一致面向教师和黑板,能使教室容纳更多的学生,有助于让众多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但是,这种秧田式的座位会安排直接影响到师生、生生之间的倾听与互动,坐在教室后半部、两侧的学生可能因为距离远,难以与教师通过眼神、表情进行交流,也较少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导致他们对课堂活动反应冷漠。而且由于座位安排是固定,封闭的,不仅造成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不畅,更可能妨碍其社会性的发展。 


 

 

因此,要构建“润泽课堂”,在教室里生成学习场,“U”字型的课桌椅排列成为要件。“U”字型的课桌椅排列是让学生的座位成英文字母U型排列。这样安排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地看见其他人,扩大了互动的范围。另外,这样安排也能够使教师更方便地在课堂中巡回,有利于教师关注到每位学生的需求、状态,并及时做出回应和反馈。此外,如果班级学生数比较多,也可以使用双U型的座位安排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获得了更为适切的可能空间。可以说,课桌椅的排列配置成“U”字型,为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倾听和回应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


(2)营造学生能安心学习的课堂心理氛围


“U”字型课堂座位安排之所以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是因为它虽然外在于师生,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师生的心理。师生内部的心理才是构建“润泽课堂”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创建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地学习,安全地说出“我不懂”。


1.教师语调的轻柔和语言的凝练


创建“润泽的课堂”,在改革的出发点上,“压低教师富有张力的声音和经过选择的语言进一步使得教师与儿童息息相通,也是一个要件。”按照常识,大家总觉得课堂中老师的声音越大越好,这样才可以压过学生的声音,学生才可以听得清。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课堂里发生这样的场景:带着小蜜蜂滔滔不绝的教师;声音略带沙哑但仍然拼命抬高音量的教师;厉声呵斥学生的教师……老师的声音越大,学生越是不注意倾听,在下面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或者眼往窗外,低头发呆。

 

据我们课堂观察发现,讲课声音越响,喜欢唠唠叨叨的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不注意倾听学生,观察学生学习状态的老师。相反,如果教师语调的轻柔格外突出,在需要教师好好解释的地方,教师并不是一味地高谈阔论,反而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语调轻柔,语言凝练,学生的活动和应对也会变得轻柔和凝练,学生的话语与思考也是灵动的、纤细的。这样润泽心灵的学习就会产生。



2.教师对每位儿童耐心细致的倾听和回应


有了教师语调的轻柔和语言的凝练,就为教师细致入微地倾听和回应每一个儿童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保障。“在儿童中培育倾听关系的第一要件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


钟老师是上海浦东一所高中的新教师。钟老师温婉柔和,教学认真执着。人们都说,人如其课,课如其人。钟老师在执教微型小说《在柏林》的导入新课环节,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温婉润泽、舒缓沉着”之类的词语。

 

正式上课伊始,钟老师始终保持淡淡的微笑,语音语调亲切融合但又不是轻声细语,自然地游走融入在学生中间而不是站在讲台高高居上。她清晰地说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微型小说《在柏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从高一上学期到现在已经学习了哪些小说?”话音刚落,同学之间便有了交流与互动,……钟老师此时就把目光集中在学生身上,观察学生的讨论,倾听学生言说的内容。



教学就在这样舒缓的气氛中展开。为什么钟老师的教学展开得如此自然?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钟老师能够沉稳地把整个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把目光集中在学生身上,倾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讨论的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而且,钟老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回应。以此带来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支撑着每位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完全不像有的教师那样过于热心、絮絮叨叨,而是轻轻松松地将清爽的感觉与思考编织在一起。让课堂中的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受到“润泽”,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二、进行“夯实性”和“冲刺性”两种合作课题的设计


“润泽课堂”的核心价值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保障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仅仅靠课堂里的课桌椅改变成“U”字型的排列方式,靠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提高不了学生的学力、培育不了学生对学习的希望的。


要组织儿童聚精会神地学习,就必须进行两种教学课题的设计,一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形成一定理解的“夯实性”协同课题设计;二是运用学到的知识、挑战发展性探究的“冲刺性”协同课题设计。一般而言,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只有一个课题,内容水准过低,因此,基础型理解与创意性、发展性的学习均有可能的教学课题的设计,成为创建“润泽课堂”的要件。那么,如何设计“夯实性”、“冲刺性”合作学习课题呢?


 

 

本文以六年级数学《扇形的面积》为例进行分析。


《扇形面积》执教老师是上海市高东中学的曹老师。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并学会使用扇形面积公式计算扇形的面积。这节课是通过图形变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扇形面积公式计算较为复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1.“夯实性”合作课题设计


根据学情,曹老师设计了两种合作学习课题,一种是“夯实性”合作学习课题。题目是:


“利用提供的四种基本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扇形的塑料片各若干),组合出特殊形状(至少用到一个扇形),画出示意图,并计算特殊图形的面积。”


根据课堂前测,发现学生很容易想到找到基本图形,用“割”和“补”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因此,通过同伴互助、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用一种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课堂实践结果是,经过8分钟的讨论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共发现8种不同的做法。其中2个小组拼出了两种图形。

 

2.“冲刺性”合作课题设计


组合图形求面积需要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基本图形来求解,转化的方式有多种,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学生只要掌握一种方法即可;从学生思维的发展看,学生应该接触多种方法;从学生能力的提高看,学生还应该能根据不同的信息选择最优的方法。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保底”的层面上,要让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内化到学生的心里,要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经验得到提高,实现挑战性学习。因此,曹老师又设计了第二种课题——“冲刺性”合作学习课题。


题目是:利用手中的图形拼出如下图形,并在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中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有几种解法?

 


在本教学中,教师共设计了两个质量比较高的合作课题。第一题是利用基本图形拼出特殊图形并求其面积;第二题是在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中求特殊图形的面积。这两个合作课题都具有开放性,而且从内容难度上来讲也有一定的梯度,且答案都不唯一。尤其是第二题,难度有所提高,并且需要学生合作探究“可以有几种解法”,显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成绩差的与成绩好的、男学生与女学生都在一个小组里讨论,兴趣浓厚,相互回应,集思广益,深入理解。这样的一种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可以说,协同学习能够融会基础性与发展性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实现冲刺与挑战性学习。


三、以边缘化儿童为中心展开课堂教学


不论哪个课堂上都不乏这种边缘化的儿童,诸如那些在学科学习中有困难的儿童、不能融入课堂教学的儿童、难以参与课堂学习的儿童。从这种边缘化的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学习的可能性。


在“润泽课堂”中,将课堂教学立足于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困惑与沉默,设定在比通常的教学水准更高的层次上的教学内容,通过针对最低水准学生的问题,以边缘化儿童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学习。


 

 

 

如何以边缘化儿童为中心展开教学?接下来以“学习共同体”推进校湘南学园小学五年级志村老师的语文教学《我是一棵草》为例进行解读与分析。


1.把教材与边缘化儿童进行关联


俊树是本案例中的被志村老师关注的边缘化儿童。因为俊树是个缄默不语的孩子。多少年来,他在学校里一直未曾开口说过话。志村老师认为,《我是一棵草》的作者高见顺,当时写作时的郁闷心境与常年缄默不语、饱受煎熬的俊树的内心世界之间存在关联,因此,这首诗可以引发俊树的内心深处发生强烈的共鸣。因此,志村老师以这一课为切入点,想要打开俊树的心扉。这种巧妙的关联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志村教师对俊树内心世界的倾听、体察和共鸣。另一方面,这种关联“有助于学生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把知识真正转化为人生智慧和生活经验,并对经验更新和人格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2.给边缘化儿童个别化辅导和发言机会


上课伊始,志村老师给学生们分发了空白的笔记纸,让他们读完《我是一棵草》并写出自己的感想,如“这是怎样的草?”、“你有怎样的感想?”。在学生们默默写的时候,志村老师走到俊树的座位旁,俯身在他耳边悄声鼓励。


分析以上教学关键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志村老师不但对俊树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切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因为俊树常年的沉默不语放弃他,而是对俊树的成长充满期待。走近俊树,倾听俊树,了解俊树原有的认识与经验,了解俊树的学习进度和步调。并在此基础上,激发俊树,提供合适的学习经验与机会, 期望挑战俊树原有的理解,从而引导俊树调整和建构自己的新认识。

 

3.借助同伴的“和声”把边缘化儿童的声音传递出去


志村老师点到“20号”,让俊树发言,俊树仍然是沉默,摇头。但志村老师仍然不放弃。他让坐在边上的正弘把俊树写的东西读出来。在正弘读的时候,俊树用手指指着笔记,开始转告给正弘,从来不发一言的俊树那满足的表情令人动容。


通常,教师是将“好的发言”相联系,为了“好的教学”而努力。其结果是虽然教学张弛有度、顺利展开,但像俊树这样的学生就会落下,被边缘化。而在志村老师润泽心灵的课堂里情况与此不同。志村老师的教学可能并不太顺利,磕磕绊绊的。但志村老师在保障儿童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方面是多么成功,在保证儿童的个性化学习方面的多么成功,在确保边缘化学生的学习权利方面是多么成功。

 

创建“润泽课堂”,保障学生的学习权,这是我国学校改革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必须要走的路。因为,“学校共同体”的实践告诉我们:学校必须从内部变革。变革了课堂,教师才会变;变革了教师,学校才会变。这条道路绝不是平坦的,但除了这条道路,没有别的学校改革的方法。期待我们每一位教育研究者、每一位校长、每一位教师都能共同致力于“润泽课堂”的创建,致力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实践。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