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的孩子出生,在陪伴他亲子共读的路上,我接触到了许多经典的图画书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从最早的小熊宝宝开始,到米菲绘本,再到《小猫咪追月亮》《逃家小兔》,还有卡梅拉系列。慢慢地,开始读桥梁书,读整本书《小鹿班比》《狮子、女巫、魔衣柜》等等。几乎每晚的睡前时光,我们都在朗读中度过,孩子爱上了故事,爱上了阅读。
记得有一段时间,他完全沉浸在《小鹿班比》的世界里。他先是看了电影,后来要求我给他读,反反复复,整本书读、章节读、自己阅读等等。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会跟我说:“妈妈,我不想做人,我想成为一只鹿。”
在读书过程中,孩子词汇量的丰富、语言的发展、专注力都让我惊喜不已,我真正感受到亲子阅读带来的奇妙作用——他会自然而然地用上书中的词语。
小时候,他经常会蹦出一些新鲜词,或者问哪个词是什么意思。我问他哪学来的,他都会准确地告诉我哪本书,而这本书可能是几天或几个星期前读过的,我自己都忘了。
你看,听故事时,孩子是全身心的吸收。故事听完了,孩子会把它留在心里,他会不断的咀嚼、消化,然后完全地吸纳进自己的语言系统。
说话还奶声奶气的孩子,就能拿着书,一字不落地读一整本。四岁左右时,他甚至能将一整本《咕噜牛》读下来,读了整整十五分钟。
很多人会将识字与亲子共读挂钩,但我从来没有特意教他识字。虽然我的孩子已经会朗读像《咕噜牛》那样的长文,但我还是没有将这与他会不会认字、认了多少字联系起来。
直到有一个晚上,他自己花两个小时看完了一部好几万字的小说,我才知道,他已经自然学会识字,学会阅读,更重要的是他对阅读的那份热爱与渴望。
在孩子身上,我看到阅读就如同呼吸那样自然。随时随地,总能见到他手捧着书专注投入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