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2018年4月26、27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创新论坛在河南洛阳举行,为了加强和全国名校之间的合作、及时吸纳全国教育改革最新信息、持续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我校选派了教导处副主任吉玉萍老师、高数组组长王春娟老师、三语组组长王姣老师、英语一组组长朱艳芬老师一行四人,赴北京新学道洛阳国际书院参观学习。为能把论坛上的内容及时传递给校内老师,我们公众号将及时推送这四位老师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为了使我校教师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最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一行四人打点行囊,齐赴北京新学道洛阳国际书院,走上探求基础教育课程创新之路。
昨天,陶继新老师做了《向孔子学做老师》的专题报告,恰似一声春雷,惊醒梦中人,听陶老师的课使我真正理解为师之道,做人之理。
世人常把教师誉为人梯,比做蜡烛。难道我们教师真要春蚕到死丝方尽,仅做人梯,一无所成吗?人梯精神固然可贵,但这不应是我们唯一的归宿。孔子一生甘为人梯,弟子三千,名入史册,但他在教学生的同时,也注重成就自己,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对老师来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教出更好的学生。高水平的学生又成为我们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不竭的动力。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所以老师不单单是教,在学生成长的同时,老师同样也在成长。
要成长就必须读书,但到底读什么书?陶老师为我们指点了迷津:不要掉进读书的陷阱里。读“坏书”与读“国学经典”,其最终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陶老师年过古稀,依旧每天坚持读论语,30多年来,只订一本刊物《文学品味》,每天80%的时间,只看国学经典。包括著名小学数学教师华应龙,他都是用老子的《道德经》讲数学的。顶尖级的初中数学老师刘建宇,初一教一年,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全学完,他靠的也是研究《道德经》、《论语》等。足见国学经典之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读国学经典,你的思想,你的情趣,你的品位,都会发生变化。
学习经典,学习古之仁人,感悟经典,获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