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2018年4月26、27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创新论坛在河南洛阳举行,为了加强和全国名校之间的合作、及时吸纳全国教育改革最新信息、持续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我校选派了教导处副主任吉玉萍老师、高数组组长王春娟老师、三语组组长王姣老师、英语一组组长朱艳芬老师一行四人,赴北京新学道洛阳国际书院参观学习。为能把论坛上的内容及时传递给校内老师,我们公众号将及时推送这四位老师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为师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仁者,要知道自己为人师的首要任务是什么。陶继新老师的《向孔子学做老师》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深刻的感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一肩挑着一个个家庭的幸福,一肩挑着整个民族的希望。
陶老师说:做人重于学文。即做人先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做到这就几点然后再学文。这不正如我们《弟子规》中所说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把学文放到最后的用意殊途同归么?
但我们现在似乎是搞反了,把学文放到了第一位,一味的要求成绩,结果学习成绩好了,而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良好品德丢了。孩子不知道孝敬父母,不会与人相处,不知道谦让等等。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作为老师,我们在自己内心要明白如何做人。
志于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即忠恕而已。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无论做什么,都要从自身做起。
据于德: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德行,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瞎猜别人、怀疑别人而徒增一些无谓的烦恼,再有我们做事不要独断专行,要能够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等。
依于仁,我们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他始终把“仁”的思想贯穿于自己教学的始终。孔子的“仁”,指对内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修养,对外要融入社会,参与政治,治理国家,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游于艺,孔子认为: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境界。我们要学会欣赏美,美的音乐,美的画面,美的人格等。
以上这几点要是做到了,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其实,孔子的人格教育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学习教育。
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铭记以下两点要求:一、只有“仁义道德下的教育”才会造福于人,造福于社会。二、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首先自己学要会做人,然后再去教孩子做人,时刻把做人放到第一位。成就一个个孩子,就是成就千万个家庭,也是成就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