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过:“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能更好地防止错误。
华应龙老师化错教学的三重境界,“容—融—荣”,错是错,温暖地容;错不是错,智慧地融;错还是错,自豪地荣。
一、容
在我们许多老师看来,不管是课堂还是练习,是不能容忍学生出错的,因为学生出错,说明教学的失败。其实往往是学生课堂的出错,老师有效地利用,才是这节课的精彩之处。错误的出现,就好比笔直的大路上出现了岔路。课堂出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向华老师那样:包容、欣赏学生的差错,善待差错。
课堂上暴露错题,实际是学生认知的表现,像“房间里有4条腿的椅子和3条腿的凳子共16 个,如果椅子腿数和凳子腿数加起来共60条,那么有 ( )把椅子。”
1、画图法:
先画16个三条腿的的凳子,不够60条腿,再在一个凳子上面加一条腿变椅子,直到60条腿为止。(或先画16个四条腿的的椅子,比60条腿多,再在一个上面去掉一条腿变凳子,直到60条腿为止。)
2、列表法
总数(个)
|
凳子(个)
|
椅子(个)
|
腿(条)
|
16
|
1
|
15
|
63
|
16
|
2
|
14
|
62
|
16
|
3
|
13
|
61
|
16
|
4
|
12
|
60
|
有个学生提出:老师,还有个思维,所有的凳子椅子至少三条腿,16×3就是48,60减48就是多一条腿的椅子数。
我抓住这个机会引导:你的这个“至少”用得非常好,这是数学上的一种假设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那你再动脑想想,16×4=48,48是什么?60减48算的是什么?
学生又动脑思考,帮助厘清
60-48=12(条)——少算的腿数
4-3=1(条)——每把椅子少算了一条腿
12÷1=12(个)——椅子数。
二、融
“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我们教师要把错画成一种资源,分析内在原因,走向深的思维。
再回顾平时教学,我们老师们特别担心学生做题出错,把自己想到的,总结的易错题课上一讲再讲,可学生做题时照样出错,有的是一错再错。
比如“求近似数”的题,有个学生类似“917250≈( )万”基本上不出错,可类似“19□650≈19万(□内最大可以填几,最小可以填几?)”就是碰,每次出错后,我都让她说原因,可下次换了题有出错。针对这种情况,让她改“说”为“写”,四舍五入到“万”位,看千位上的数字,19万还是19万,千位上的数字比“5”小,最大是“4”,最小是“0”。就这样,错一次写一次,我记得她写的不下6次,再加上她课堂让讲,终于弄懂了。
三、荣
虽然我现在还做不到像华应龙老师那样,灵性地处理学生生成的差错,但我可以利用错题分析,让我们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1、写好错题积累本
学生通过在本上记录错题,可以直观地知道自己知识点掌握情况。我也可以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像前面那个学生的求近似数的问题,会多关注她的掌握情况;如果有题目班里出错率的学生比较多,就要及时查漏补缺;还得好好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不是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为以后再次执教学这个内容积累经验。
2、复习错题要及时
学生在本上记录的都是自己的典型错误、易错题、易混淆题等,一星期复习一次,考前5次复习,可以有效地巩固这些内容。
学生从最开始的不会写、不愿意写,到现在的会写、愿意写,我们中数组的成员迈开了研究错题的步伐。
道路虽艰辛,但我们一直在路上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