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远离垃圾食品,健康从我做起》。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时代,各种五颜六色的零食看起来色香味俱全,很是诱人,可是你们知道吗?他们都是——垃圾食品!那么什么是垃圾食品呢?可能同学们不是很了解。所谓垃圾食品,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他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关于它的分类,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了十大“垃圾食品”分别是: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肉类食品(肉松、香肠等)、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方便面、膨化食品等)、罐头类食品、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在这些垃圾食品中,按照垃圾指数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可乐汽水类→煎炸类食品、糖果类、薯片锅巴类食品→方便面、膨化食品、甜点→汉堡类。最高的是可乐等汽水类食品(其中除了糖分和磷之外,几乎不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其他营养成分。甚至这些会促进人体钙的流失);煎炸食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都不足,煎炸的油经过长时间加热,脂肪酸发生有害化学变化,会引入多种有害成分;这些食品为改善口感常常在其中添加明矾,使食品中铝污染的来源。糖果:成分主要是甜味剂和蔗糖;薯片锅巴:马铃薯在煎炸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油脂,维生素损失严重,而且形成了不利健康的“丙烯酰胺”等物质。方便面: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低,膳食纤维少;膨化食品:蛋白质含量低,维生素不足;甜点:属于高糖分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能量很高,多吃容易增加体重;汉堡包:主要问题是脂肪多、纤维少、维生素c和其他抗氧化成分不足。
同学们,因为常吃零食,胃得不到应有的休息,时间长了“少年胃病”也就多了;因为常吃垃圾食品,牙齿得不到应有的清洁,时间长了,蛀牙也增多了;因为常吃零食,一日三餐吃不饱、吃不好,时间长了,营养不良的现象也变多了。
近期,我在校园内也发现有学生买零食、吃零食的现象,同时也接到一些家长电话反映学生吃零食太严重。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垃圾食品的问题,利用升旗时间给同学们讲一讲,以免影响自己的健康。在这里我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你是否曾被路边的烧烤和小商小贩们卖的食品吸引过?你是否因要吃零食没有钱花,而给家长闹情绪耍过脾气?你是否因吃零食而与同学产生过攀比心理?你是否在课间休息时也去商店买过零食呢?你是否害怕班里的老师和同学们发现被吃零食,而躲避在楼梯、楼道里独自分享呢?你是否也对洒落在地面上的零食一时冲动,想随手捡起来吃呢?你是否从健康和卫生的角度考虑过这些食品安全吗?请中、高年级同学结合这些问题,反思一下自己。也希望同学们能及时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下面举一个刚刚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事例:
事例:3月26日晚,家住临县刘家会枣洼村郭全发的两个儿子郭宇翔与郭宇航在晚饭后去学校旁边的超市买了一包辣条来吃,当天晚上两兄弟并没有出现异常状况,到第二天郭全发叫两个孩子起床上学时,发现两个儿子被子上都有许多呕吐物,小儿子郭宇航双眼紧闭,舌头僵硬,手脚发凉,被诊断已经失去生命体征。大儿子郭宇翔由于食用的辣条比弟弟的少,被紧急转到省儿童医院抢救,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同学们,垃圾食品不但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它是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为此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坚决杜绝垃圾食品,尽量不吃零食。
二、绝不购买学校周边小卖部的三无垃圾食品。
三、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吃饭,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四、彻底远离街边小摊小贩卖的垃圾食品。
五、不向家长索要钱买零食,有计划地控制自己的零花钱,做到不该买的不买,不该吃的不吃。
六、禁止带流动小摊上的食品进校园。
同学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让我们行动起来,关注食品安全,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杜绝疾病的发生,共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