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家长帮

演讲人|李希贵,知名教育家、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本文为原文节选)
初一孩子能答高三语文卷,奥秘就在从小阅读。
带着这样一种思考,1995年,我来到了高密一中,在一中又遇到了一件事:一位考上大学的毕业生,写信给他没有考上大学、正在一中复读的一位好同伴,介绍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
当谈到语文的时候,这个学生告诫他的同伴,他说了一句话:“语文呐,你可千万别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没用。”
这封信后来被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发现了,回到办公室,她当着全办公室的语文老师就讲了这封信,我发现,老师们好长时间都没有说话,她们真的是被刺疼了!但也确实是被刺中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学生说的话有一定道理,我发现,语文教改的时机到了。
为了统一老师的思想,也统一社会、家长的思想,在那个学期的期末,我就让刚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上初中四年级的内侄女,参加了高三的语文期末考试。
卷子批出来,就更加让我们老师尴尬了:当时高三还有两个复读班(高四),他们的平均分是84.5分,但是,这两个孩子的平均分却跟高三的平均分不相上下,初一的孩子考了82分,初四的孩子考了85分,这两张试卷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
这两个孩子一个差了六年,一个差了三年,虽然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讲解、大量的训练,但他们有的是什么呢?他们有的,是在不同的年龄,大量阅读适合他们的名篇名著。
没有阅读做基础,其他能力很难提升。
有了这样一个经验之后,我们就在这一年进行了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六节,改成了两节由老师在课堂上完成教材,四节由学生自主阅读——把学生放到阅览室。
这些学生非常努力,学习非常有成果。他们的语文成绩当时在潍坊遥遥领先,而且,不仅仅是语文成绩遥遥领先,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在这些学生之中,还出了一个山东省的文科状元。
由此,我们感觉到: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但是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最后,我想引用一下一个哲学家在回答阅读相关的提问时所说的话。
有人问他:“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选择干什么?”他说,“阅读。”
又有人问他:“如果你已经被囚禁在牢房里,你干什么?”他说,“阅读。”
再有人问他:“如果已经到了世界末日,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他还是说,“阅读。”
我也想起了美国一个著名的企业家在回答类似问题时的类似回答。
有人问他:“如果事业失败了,该干什么?”他说:“你阅读吧。”
又有人问他:“如果失业了,该干什么?”他说:“你要提升自己,你阅读吧。”
又有人请教他说:“如果我失恋了,我怎么办?”他说:“你阅读吧。”
以这两位成功人士的回答和各位共勉,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