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动态 >> 正文
见证精彩——仝一茹
发布时间:2018-4-3 15:07:00  浏览次数:  【
 

 

 

见证精彩

——听数学共评课有感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我校各个学科的轮讲互听已拉开了帷幕,本周三位数学老师用自己扎实的基本功,精简的数学语言,优雅的教态吸引着各位听课老师。教学过程中三位老师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层次清晰,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讨论课例。现在我就这三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变被动学习为“创造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找那个学习新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行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位老师在这次赛讲课中,都很好的体现了这点。

首先张芳老师在教授二年级《万以内数的比大小》时,用一首欢快的儿歌导入新课,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带领同学们领略祖国的名山风光中,抛出问题:你能不能把四座山的高度给它们排一排?学生通过小组探讨、交流总结自己的比较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老师适时点拨带领学生整理出朗朗上口的比大小儿歌。

张翠竹老师带领四年级学生给《三角形分类》,在“角”这个老朋友的介绍下,小组开始按照不用的标准给三角形分类。在“猜猜我是谁?”这个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利用自己探究的知识解决问题,激起课堂高潮。

王春娟老师利用学生课前收集到平面设计图片,和学生一起研究有关《比例尺》的问题,在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的过程中,明确了比例尺的意义、特征及书写形式,让学生真正领会了“千里之遥现于咫尺,方寸之间妙绘神州。”的含义。

三节课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都是自主发现、自主创造,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学习活动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在三节课中,老师都在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提出合适的活动要求,以思考、交流为渠道,引导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如《万以内数比大小》一课中,老师在活动中提出:排序前思考1、按什么顺序排列的?2、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呢?3、写出排序结果。《三角形分类》的活动要求学生:1、想一想,确定给三角形分类的标准;2、说一说,分类的结果及理由;3、议一议,每类三角形的特征。《比例尺》一课,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从比例尺中能知道什么?并提出疑问?给了学生思考的动力,在和同伴交流中解决了知识的重、难点。

 

以学生为主体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该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数学素养为主。《比例尺》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尽管教材对比例尺这一部分进行了改动,但与实际生活较远,仍让学生不易直观理解,所以如何处理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王老师大胆处理教材,充分相信学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激发自主学习动力。王春娟老师在导入新知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自主学习的动力,请学生课前收集平面设计图。在用收集的平面图比较共同点后,学生自主得出每幅图都有一个比例尺,这样直观、巧妙地把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拉近学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创设自主学习过程。王老师在新授环节就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新知的能力。她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图纸,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从比例尺中能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在8分钟的探讨时间里,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敢于抛出问题。这也正是梦想理念中提出的: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王老师就是一名组织者和引导者。如:学生在汇报已知知识时,王老师适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意他的想法的请举手,并及时的评价学生的想法。学生在提出疑问: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的前、后项各表示什么?我们如何来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呢?比例尺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比例尺的前项和后项是以米作单位,还是以厘米作单位?等等。王老师不急着解答,先让能回答的学生帮忙解答,王老师只做适时提升。这样的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环节,激发了学生验证答案的欲望,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数学素养,并一步步的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掌握了比例尺的特点,明白了比例尺的书写形式,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

反思中进步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曾经讲过:“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不完美才是他的真实存在。”而我们就是在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如:1、课前如何更好地了解学情,把握教学的起点;2、课堂中如何合理的使用教材;3、课堂上时间的合理分配等,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这条道路上,我们会继续汲取教训,努力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让我们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