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时光倒退十几年,让我再教一届小学生,该有多好!”这是一句希望,但不是一句空话,他用文字记录的方式教给我们如何做好一名教师。这位了不起的名师就是当代教育名家于永正老师。在得知于永正老师离世的消息后,各位特级教师在怀念于永正老师时,所讲述的一个个事例,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做好一名教师
要明确自己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他说,自己教的不是语文,而是孩子。那么要教给孩子什么呢?
“如果让我再教一届学生,上课时我会关注每个孩子,不再只是关注教案、教学……”
“如果让我再教一届学生,我会让学生从我这里体会到尊重、平等、民主……”
“如果让我再教一届学生,我不会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如果让我再教一届学生,我希望成为学生的导师,而不是教师!”
于永正老师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是因为他不断进行大反思而得到的,而这些反思对于作为一名数学老师的我同样适用,
于永正老师的话让我明确:
1、要教给学生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思辨的能力,计算能力等。
2、要给学生留下数学情感。如数学文化底蕴的发展史、数学名人的故事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及热爱数学的情感。
3、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也就是在小学阶段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儿童发展观。
做好一名教师
先做一名受孩子喜欢的老师
秘诀一: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你喜欢他。
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事;一件小礼物……总之,一定是“行为”。
秘诀二:老师要有点孩子气,童心不泯。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一,是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让我们像孩子一样发现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等,这样我们才能和孩子一起发出共鸣。
童心不泯的标志二,就是“孩子气”。越和孩子玩在一起,孩子越亲近你。
童心不泯的标志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我们老师要学会随时蹲下来看学生,让学生看到尊重、平等、民主、宽容……
童心不泯的标志四,是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也就要求我们老师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
秘诀三:身教重于言教。
秘诀四:学会正确激励学生。
注意四原则:1、激励要动情;2、激励要及时;3、激励要当众;4、激励要有针对。
秘诀五:做性温、味甘的“甘草”。
为什么是甘草,1、性温;2、包容;3、调和,也就是做一个宽容、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
但当我越走近于永正老师,我发现在他身上不只这五点,我们自己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不然你如何灵活的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如何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你的教学。
为什么这么说?
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回忆的第2个镜头:我在杂志上反复读了他的课堂实录《草》。惊叹80分钟的课,他没有用任何现代技术、手段,而是用简笔画的方式,带学生理解感受“离离原上草”,怎么个“春风吹又生”!真精彩啊!
从这我深知自己常常为自己只是一名数学老师,只想着教好学生算好题就是行了,这是多么的肤浅。
于永正老师用一篇《我的小学老师》,让我深切体会到做好一名老师,自己还差的好远。印象最深的是:我的语文老师用“红圈圈”教我练就一笔好字、“红波浪线”让我写得一手好文。音乐老师教我唱歌、拉京胡、唱京戏。体育老师教我跳高、跳远、摔跤、游泳等活动。初读感慨老师各个有才华,再读其实就一位老师——张敬斋老师。
什么是素质教育?
于永正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教师素质的教育,即教师有什么样的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而张敬斋老师就是凭着他的品格、热情、认识、直觉和悟性来从事教育的,更要有出众的才华、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爱好从事教育并影响他的学生。
做好一名教师
要有思考的习惯
“退休之后的大反思,使我基本上明白了,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教语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是于永正老师在《假如时光倒退十几年》一文写到的。也就是我们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突破教师的五重境界,走向人生的高峰。
所以做好一名教师,首先要站稳我们的讲台,因为教师的价值在课堂上,而课堂上的学生是否欢迎我们,我们要做到心中明白自己要教给孩子什么,行为上做一名喜欢每一个孩子的老师,课后不断反思,进取。
在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的回忆中提到:师傅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他身上的求真精神,是他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的设计,他始终把儿童放在中心。正是这种求真精神,在他退休之后,仍在反思寻找《语文应教给孩子什么》、《给教师的20条建议》、《教海漫记》等著作,留给我们一笔财富。
在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第三个回忆镜头中,于永正老师向新老师的嘱咐“教书不忘读书”。在给教师的20条建议中也提到:要经常读书,而且一再强调经常读。还指出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读书还要跟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要把读书所得运用到工作中去。
面对死亡,他说,“我不是悲观主义者,不会因为人生快‘走到头’了而叹息。”想想自己经常为一件件小事,而纠结、懊恼是多么可笑的行为,还是多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多读书吧!
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很多贵人相助,才能一路走来,那我们记住了多少?又是如何做的呢?于永正老师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表达他的感恩之心,我喜欢他文中描述的每一位老师,更喜欢最后的一些词语,“双手呈上”、“请老师批阅”、“请老师指正”、“博老师一笑”,真正让我体会到对老师的谢意与敬意。人生路漫漫,以后我会用行为、语言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越是了解于永正老师,越想走近一代名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中,我当不忘初心,感恩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