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意思是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期中考试至今已有一段时间了,当意识到及时的反思和总结更有助于今后的教学成长时,觉得现在“亡羊补牢”还不算太晚。接下来我就期中考试的分析从经验和教训两个方面谈一谈。
基础知识题我们班失分较少,能保证该对的都对。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基础知识大家都会,学生是粗心写错的。”用粗心来概括就是给自己为自己找了一个解释的理由而已。我认为会而出错这种情况是方法不得当,老师没有去认真的研究学生,没有找到学生真正的问题所在,更没有找出得当的方法。
就拿最简单的看拼音写词语来说,我先观察了学生的作答方法,发现学生在作答时有拼一个音节写一个字的现象,忽略了词语的整体性,这就是导致错误的问题所在,没有理解词义。有了这些了解后,就要求学生必须拼一个词语理解词意后再书写。保证了“会就能写全对”,解决了所谓“粗心”的问题。
再比如说“音节与汉字配对”的连线题。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音节拼起来较慢,汉字认不准是一二年级小朋友的共性。我的方法是用拼音去找汉字,一个挨着一个连。相对会比汉字找音节要简单。就这样采用先研究学生,再分析学情,最后找到合适的方法,让我们班在基础题上失分很少。
整个卷纸看下来,失分最多的就是看图写话。平时练习也不少,还有各种方法,比如我把看图写话的要求变成儿歌:
《看图写话儿歌》
看图写话并不难,
仔细观察再写完。
一看环境和人物,
时间事情要说清。
二看动作和表情,
加上想法和语言,
融入生活来想象。
原因经过加结果,
标点也要合适放。
但还是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样的困惑就萦绕着我。我再次拿出试卷分析,发现基本都是句子表达完整性的问题,那该如何从表达入手?
有一天,我们学习《风娃娃》时,我一如既往地让学生来进行口语交际。当同学在表述风给船工们带来了哪些好处时,把一个长句子总是说不完整,这时,我才真正的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平时每节课的说话练习只流于行式,认为只要个别同学回答了就可以了,忽略了整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句子完整表达的积累。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用完整的话来回答问题不是光有这样的意识就行,而是给每个孩子练习的机会。比如,个别说、小组说、同桌互说等,把它作为节节课上都要练习的一个长期目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这句话时时刻刻激励我,及时反思总结,以期更快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