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全国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先生,驾鹤西去。闻此消息,教育界哀恸不已。而先生的音容笑貌仍浮现在我眼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他,在朗读《荷花》一课时,用声音勾画出一幅画,一位身着粉色衣裙、亭亭玉立的姑娘,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缓缓向我们走来……这一幕,宛如还在昨天。
先生虽然仙逝,但留给我们的教育智慧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两天在整理浓缩先生教育智慧的100句话,受益匪浅。
“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难,但是,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
“孩子就是孩子。儿童正是犯错误的时期,做错事是正常的,不出错是反常的。”
“童年只有一次,童年一去不复返。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金色的童年,是我不懈的追求。”
……
这些教育智慧无一不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先生教了四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连他的老伴也这样认为,她说:“别看你离70岁不远了,但还是一脸孩子气 。”就是这样的一颗童心,就是不曾忘记自己也曾是孩子,让他在教学中取得了成功。
以前,对师道尊严的理解有些许偏差,以为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是学生就应该无条件的服从老师。后来才发现,要让学生尊重你,首先得让他喜欢你。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或者看他们玩,或者与学生交谈。童年都是出奇的相似,近段时间,学生们都迷上了翻绳,他们的这一课间活动,也勾起了我的童年记忆,不由得加入他们的行列。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能看出对我这个新成员的欢迎,在我的周围立马围起了一圈人,都想和我一较高下,看看能不能翻出新的花样。这便是我和孩子们的另一种互动。
冬日的午后,最享受的便是坐在台阶上,看孩子们在操场上做着各种游戏。有时他们也会围坐在我周围和我聊一聊:聊聊弟弟妹妹的成长趣事;聊聊在班级里遇到的烦恼的事;聊聊想对老师说的悄悄话……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份不再是老师、学生,而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朋友。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亲近了,惊喜的发现,上课时会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愿意跟随我的目光也越来越多了。这大概就是对“亲其师、信其道”的最好诠释。
师生融为一体,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如果能做到永葆一颗童心,教育就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