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在“假努力”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读了毛主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和于永正老师多篇文章,整理思绪,写下本篇反思总结。
从本次期中考试全班失分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最后两道题失分严重。一题为拼音与汉字的匹配连线,一题为初级阅读。在刚开始的卷面分析时,我肤浅地认为失分原因是自己的识字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或学生阅读量太少。在期中考试后的新课行进与多篇相关文章学习后,我发现原因并不是那么简单,我可能在“假努力”。
本人单身贵族,平时以校为家,以生为伴,基本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每天忙忙碌碌,可是成绩下来却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不思考,不反思的结果。只知道备课、听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完成学校各项教学任务,并不针对思考。
读毛主席《改造我们的学习》,用王校长的三部法:对照—反思—总结,受益匪浅。文中说到我党出现的问题“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对照我目前的教学现状就是“不注重研究学生,不注重总结优秀经验,不注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从拼音与汉字匹配连线这一题中就可以看出我想当然地认为平时讲过学生就应该会,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分关注教案与教学实施,而并未关注学生的接受状态;再者我听课的次数并不少,常态课,公开课,但是到头来发现自己并不会听课。一年级的教学知识并无多少,更重要的是课堂管理与组织。我发现自己每次听课都是观察教师的语言,教授知识的方法,并未真正关注课堂组织以及学生的反馈。而且听一节课照搬一节课,并未真正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学生累,教师气。
毛主席在文中还提到“有些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让我对照自己教学的工作,实在是羞愧不已。我就是那种有点小感想就马上去实践,并不清楚是否符合实际,是否与教育理论契合。比如刚开学班级每周一次的讲故事大赛如火如荼,学生们读书热情高涨。后来经教研组决定每天写字课前十分钟抽学生上台讲故事。我觉得这样也不错,就在班上搞起来。可是,两个星期过去了,我发现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我茫然了,继续我们的讲故事大赛还是另寻它法?
经过后期新课教学的实践总结,我认为目前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学生。认识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要了解他们就必须走进他们,蹲下来看他们,不只是行为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听课多看学生,看教师与学生互动,如何组织学生,管理学生,备课备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根据实际水平备课,上课关注学生的状态,善于用眼神传达信息,下课多与他们聊天,真正走进学生。不遇到事情就发火,吼学生,骂学生。像于永正老师说的“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再者,我认为年轻老师凶学生是有救的,因为在尝试了这种无用的方法后,会尽快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更加有效的方法。
其次是帮助学生成长,这主要就是通过教学完成的,并不是根据自我意愿施以帮助。首先对小学生有正确的认识,然后对小学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尽可能给他们一个人性化的成长空间,尽可能宽阔的空间,让他们做自自然然的小学生。要完成这两个重要目标必须要“有的放矢”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精准把握,不再做无用的“假努力”。
普通人,平常事,看似忙忙碌碌,实则碌碌无为,此等人事,放眼望去,如浮云蔽日,此所谓“假努力”。作者对自己的剖析细致入微,鞭辟入里,态度诚肯而用心良苦,这是文章第一可贵之处。第二可贵之处在于学以致用,值得每一位致力于自我成长的老师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