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经验交流 >> 正文
读《于永正系列思想》的感受——赵旭波
发布时间:2018-1-11 16:44:00  浏览次数:  【
 

近期,有幸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系列思想的文章,让我深受感触,收获极大,仿佛在现场聆听于老师的报告一样,感受他的教学思想、感悟于老师教语文的真知灼见。下面就我认识的思想方面谈几点感悟:

一、听于老师谈教师

 

于老师说:“在他的一生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上小学时候的老师们”,于老师谈到:“他的写字兴趣是被张敬斋老师的红圈圈激发出来的;他的作文是被张老师的红波浪激发出来的;在当时没有教材的情况下,他的画画兴趣是被张老师的‘随便画’、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激励出来的;音乐课被张老师的多才多艺所感染”。从这里可以看出张老师凭着他的出众的才华、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爱好从事着教育并影响他的学生,正如于老师所说的,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教师素质的教育,即教师有什么样的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

那么,结合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现状,教育部门一直在强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但实际的教育中却违背了改革的现状,从张敬斋老师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才艺才华,也可以看出于永正老师身上的教育思想充满着张老师的教育思想,这也正是我们现如今每一位教师所应思考的。

地理课徐老师让学生画自己家乡的地图,在画地图时教学生联系实际、既生动又形象的进行描述。于老师在文中也谈到画地图使他养成了看地图的习惯,同时也找到了学地理的乐趣。

历史课白老师每教一课,就让学生看课后的思考题,通过在文中找相关答案的句子,并把与答案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就这样一课课的画,让学生学会了读书抓要点、抓重点。于老师说:“历史白老师从不布置书面作业,复习时只是要求我们熟读每课圈画的句子,期中、期末考试历史成绩都很优秀,同时学历史也感到非常轻松”。通过于老师介绍历史课的学习方法,不仅教会了我们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而且也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把厚书读薄,同时也能把薄书读厚的科学道理。

通过于老师介绍他小学、初中时候的每一位老师,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素质教育,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该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去上好一节学生喜欢的课。在此,我也不断的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教育,让我们用于老师的思想拉近与名师的距离。

 

 

二、听于老师谈语文

 

1
语文教学重读书

我之前做过许多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反感学语文,其实孩子们是害怕写作文、写日记。今天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思想后,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语文很简单。

简单之一在多读精讲

于老师说:“作为老师要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教学生多读书,首先一定要自己多读书”。在李希贵校长“语文实验计划”提到,一星期的六节语文课中,两节课由老师讲,四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老师只讲教材的精彩之处,表达的方法和语文知识。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精讲、多读。

简单之二在老师轻松

我们先看杨巧云老师是怎么教语文,她说:“六年来,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没有。”杨老师还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在课堂上没有什么‘彩’,但她按照学语文的规律去教的。六年来,她坚持引导学生读书、作文,使学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于老师强调:“对不愿读书的孩子采取点强硬措施(当然不是体罚),一旦尝到了甜头,有了兴趣,养成了阅读习惯,就会有书必读,就像牛一样,是草就吃。|因为语文能力是长期读书积淀而成的。”于老师是一位语文教学大师,是教育家。但他的思想借鉴了许多教育家和当今优秀教师的智慧。

 

 

2
语文教学重朗读

《小学语文教师》副主编李振村先生说:“升入小学五年级,教他语文的是一位京剧演员,这位‘门外将’,不会讲解,但会朗读”。告诉我们教语文就是要朗读,而语文课上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自己读、小组读、再到大组读,不断感受语文的美。只有这样,才能燃烧起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激情和梦想。教师只有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三、听于老师谈成长

 

于老师说:“要理解孩子,要有童心。”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等等,其次要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他说,在管理中,要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要理解和体谅学生,要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在教学中,要正确激励学生。于老师说,激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要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尤其是待优生。孩子的兴趣是在激励中产生的,是在不断取得进步中巩固的。

所以,如今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就是要不断的反思自己,不断地汲取于老师的智慧思想,让于老师的理念作为我行动的先导,不断地影响身边的每一位孩子,为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而努力。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