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经验交流 >> 正文
在反思中改变,于改变后重生——胡梦秋
发布时间:2018-1-5 13:04:00  浏览次数:  【
 

 

在反思中改变,于改变后重生

——学习于永正教学思想心得体会

​                

中国小学语文教坛的传奇人物陨落,基础教育界一片悲痛。而作为我们心中敬佩至极的名师,临终时却说:“如果时光倒退十几年,让我再教一届小学生,该多好啊!”感慨之余,可看出于老师那种留恋和遗憾之情,仿佛让我有种“只有离开教坛,抽身世外,才能真正明白学生需要怎样的老师”之感,好像作为老师身在其位,始终被教师的光环所牵制,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更让我觉得教育教学是一门留有遗憾的课程。

时光晃眼电逝,转眼我也站立讲台有二十余载,望着自己满头白发,有种“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我故故生”的凄凉之感,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没有几节课能拿得出手,培养出的学生除了分高,能力是否也高,还有待检测。再过二十年,平凡的我,像于老师一样回望自己走过的路,会不会追悔莫及?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留些遗憾,我反复咀嚼着于老师每句话背后的内涵。

于老说:“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这句话的背后,反映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是呀,作为教师不但要拥有一颗童心,更要有一份耐心,只有这样才能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发现犯错孩子行为背后的积极动机,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被孩子接受和喜欢。

回顾自己年轻时的教学行为,面对孩子,一脸威严,把教育孩子当成打仗一样,总想分出胜负,特别是对付淘气的孩子,那得与他斗智斗勇,总想在气势上要压倒他,所以言语难免刺耳,表情难免冰霜,被教训的孩子表面上默不作声,其实内心有好多不服气的潜台词,更有甚者,还会在孩子心中播下仇恨的种子。反思自己的行为,这不是举着“为了孩子”的旗帜,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吗?真是不明智之举。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和潜心地学习,我的心也似乎被孩子们悄悄地“童化”了,也明白了只有放下身段,不以长者、教者自居,不居高临下俯视学生,蹲下身来看学生,才能与孩子实现“平等对话”。所以,教育的真谛就是:要把自己教成孩子,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用孩子的思维解决问题,像于老师一样,做一个派往儿童世界的教育使者。

于老说:“上课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于老师告诫我们要把90%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精力放在教案上。细细品味他的这句话,其实在告诉我们“精彩在课堂,功夫在课外”。因为只有对教案了然于胸,才能百分百地关注学生。因此,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光要备教案,备学情,还要备学生。

回想我们在课堂上,心中只有教案,老担心课堂上出现意外,一节课牵扯着学生完成自己的教案,关注的全是谁能顺着我的教学思路,谁能回答我心中暂有的参考答案。只关注老师的教,不关注学生的学,怎能称之为教学?因此,我们只能说是“好”的教书匠。

翻看于老师的《口语交际与习作》课堂实录,真被他的精心设计而折服。他在执教一年级的《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一课时,他知道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所以课前巧妙地安排一位陌生的年轻女老师走进教室找自己,告诉学生通知他下午两点在文教局一楼会议室开会。在这样的课前铺垫下,于老师一走进教室,就有好多小朋友纷纷举手要说话,告诉于老师有人找,于老师顺势问找自己的人是什么样子?孩子纷纷描述她的外貌;接着再问找自己什么事?孩子纷纷用语言描述通知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才叫深入浅出,这样的目标达成才叫水到渠成。他的许多课例都透着智慧与心血,他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关注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跃跃欲试,不吐不快。他的每堂课,都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兴之所至,妙语连珠;每个学生都能情之所至,妙笔生花。因而,我们要想在教育事业上有一番作为,不落得“毁人不倦”,就得在课前下工夫,就得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卯足劲,就得适应时代潮流,迈出由“教的专家”向“学习的专家”转变的第一步。(佐藤学的观点)

怎样转变?让我想起了鹰的重生。当老鹰活到四十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的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此时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飞翔变得非常吃力。它此时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万分痛苦的更新过程。选择后者的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个一个地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会再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经历漫长的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又开始飞翔了……重新获得了再活30年的生命。

人到中年的我,不就像年近四十的老鹰,以往的教学模式已深深扎根于心田,以往的教学经验就像拖累我前行的重负。因此,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开始一个自我更新的历程。孤鹰不褪羽,哪能得高飞,蛟龙不脱皮,何以上青天?现在的我们必须把旧的思想,旧的习惯抛弃,才能使自己获得重生,再次起飞。当然,改变是痛苦的,但改变又是必须的。我们只有潜下心来,用读书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向名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不足,总结经验,或许就能领略生命新的长度和高度,或许就会在教学的道路上少走些弯路,少留遗憾!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