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总会对某些题型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也感到头疼。其实这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曾出现过的错误纠错不彻底,落实不够好而留下的“后遗症”。我个人认为建个“纠错本”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同学们走出这个的困境。
如何建立“纠错本”,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错题归类。
各年级的单元内容不同,错题的类型也不同,所以可以用单元名称来归类,也可以单元整合来归类。比如:我们六年级上册:“圆”这一单元就可以单独是一类。这一类又可以分为两大点:周长和面积。
而第二单元和第七单元就可以整合成一类。这一类可以再分为三大点:求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单位一已知;单位一未知。
二、错题记录。
错题记录,要全面分析。首先要把做错的原题在纠错本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并把原来错误的解法清晰地摘要在纠错本上。当老师讲解出正确答案时,随着老师的讲解,按正确思路,一步一步规范地把原题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最后再写出出错原因。如果只是把题目和正确的答案写下来,没有错题反思,这样不容易总结,也没有明确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所以记录时要重点分析出错原因。
三、归类总结。
这是拔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先从类型题中找出此类题的共同点以及解题的方法,再从自己的所有错题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归类整理,我们就能找出解决它的思路与方法,并思考这种类型的题有什么特点,涉及几个知识点,突破口在哪里,难点、重点又在哪里,是否通法通解,是否有简捷方法等,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一道错题弄懂弄会,从而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错过一次决不再错的境界。对于自己比较模糊的错误,我们一定要向周围的老师或同学请教,直到找出自己理解或记忆的盲区,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纠错的目的。
四、贵在坚持。
错题本的使用贵在坚持,为了提高学生整理错题本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错题本红花榜,对及时整理错题本的学生给予红花奖励,进行周评、月评、学期评,最后评选出最佳错题本,将学生整理错题的好经验进行推广,使班级形成乐于整理错题、及时反思、及时梳理知识的良好学风。
总之,教师在引导小学生整理数学错题本时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整理错题本的积极性,要有方法、恒心和毅力,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使学生明白错题本的作用不仅仅是弄明白这一道错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整理错题本学会如何学数学和研究数学,这样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学生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