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伊始,一年级新生如约而至。
虽然不是代课老师,但作为帮课老师,孩子们给予我同样的礼待与尊敬。或许孩子的世界就是如此简单。但是我深知接下来的时间,孩子们会被分成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以及“坏”孩子。这其中的好与坏,它的评价标准,更多的是学习习惯的好坏。这也让我意识到:低段教学一定要让孩子习得更好的习惯之后,再进入知识的积累,否则之后的教学工作会有很大的阻力。一个特殊的契机,十月,我有幸跟这帮孩子朝夕相处,并在十一月正式接手这个班级。
不久这帮孩子便迎来了小学第一次重要的考试——期中考试,平时学习习惯优秀的孩子不出意料的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同时一部分学生,成绩不尽如人意。这次期中考试让我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家校合力帮助孩子养成习惯
1、促习惯。
大家都知道现在小学试卷各科都有五分的卷面分。而考试中有部分同学因为卷面分失分是很可惜的事情。
这不仅需要教师平时课堂的及时提醒,更需要家长的督促与帮助。
最近看到一句话,振聋发聩。一旦错在起跑点上,未来一生的努力都将只是扩大这个错误。
(1)学生习惯性的压笔过重,这既影响书写速度,又影响改错。正因为如此,个别学生擦破卷纸,或者卷面十分邋遢。家校要共同努力,时刻督促孩子及时改正。
(2)没有认真听监考老师读题,导致整道题没有理解题意完全做错。这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有关系。学校有相关的眼脑机能训练课程。其次,希望家长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能够保持安静,让孩子自主完成。
2、抓认字。
期中考试失分比较严重的是识字考察题。一年级孩子学完拼音,便开始进入大量识字阶段,可是如果都在课堂上进行消化吸收,两层分化会比较严重。这就需要家长的共同努力。
教师在学校除了课堂上的认字方法,加入闪卡,加强孩子的记忆。而家长在家,则需要同时配合,帮助孩子养成随时随地认字的习惯。例如:公交站牌,超市标签,门店名称等。生活处处皆学问,既有利于亲子互动,又能助力孩子成长,相信各位家长一定会乐意为之。
二、良好的倾听及表达习惯
1、开学第一课,老师便带领学生学习了最重要的一课,重点强调的便是倾听。我们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倾听同学说话。这一习惯养成之后,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堂上,还是考场上,都会认真倾听老师的要求。如果孩子真的做到这一点,那绝对不会出现跟不上老师读题节奏的情况。
2、认真倾听才能有清晰而明确的表达。平时的课堂应该更多的交给孩子,课堂上孩子能够大放异彩,那么书写在试卷上便不是难题。知道怎么做并不难,难的是坚持。
低段孩子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都还正在形成阶段,不能很好的领会教师的意图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走神,这需要教师更加丰富自己的课堂,同时,及时提醒也很重要。对于高段孩子,或许你一个眼神示意,他们便会及时改正,可是一年级孩子,要做到,却是很难的。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人走神了,你喊了半天,他才反应过来,更不用说你去眼神示意了。同时,一年级孩子,需要更多的直接表述,你应该直接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而不是厉声呵斥,这样,只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因为对于你的呵斥,他们能做的只是瞪着眼睛看着你。
期中考试结束了,这只是一个阶段的总结。接下来的时间,我希望家校联合,从细微之处着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来助力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