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孩子们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但同时也反映出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考试过后,我们有必要来认真分析总结一下,以便帮助我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使我们不断进步。
通过认真分析卷面,我发现孩子在识字和阅读题上失分较多,我觉得这主要和孩子的阅读量少,与生字见面的机会少有关系,因此我会从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并落实字词教学
小学语文课标上指出,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的任务就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怎么样能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呢?
1、增强识字趣味性。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童趣横生。引领他们认读生字,必须增强趣味性,学习形式必须新颖、有趣,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借助实物、开展游戏、组织比赛、编顺口溜等方式来增强学习生字的趣味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提倡并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识记生字并与同学交流。
2、提高字词的运用
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识,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就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认字之后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书本、报纸上等找找刚认的字,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总之,识字教学一定要把功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
3、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这样既扩大了认字量,又不断巩固课内所认的字。
二、注重阅读教学
1、培养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所以,老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最多的就是课本,所以阅读教学就应该渗透在平时的课堂中。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读,老师范读,同桌互读,分角色朗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从而喜欢上朗读。其次,充分利用好每周的阅读课,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绘本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同时推荐好的书目。
2、养成阅读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天性爱玩,相比起安静的读书,可能游戏、动画片更具有诱惑力,所以老师需要制定一些措施,“逼”他们走上阅读之路。我规定每天晚饭后的30分钟为阅读时间。并在班级群里发起“21天,养成阅读好习惯”的活动。起初孩子的识字量少,所以提倡亲子共读,可以家长读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在这项活动中,有27名同学能够坚持天天阅读,对这些同学,我大力表扬并奖励,以此树立榜样,带动其他同学踏上阅读之道。紧接着我们又发起“49天,巩固阅读好习惯”活动,使学生自觉养成阅读习惯。
3、提供展示平台
坚持每天抽5——10分钟故事分享,让学生上台讲故事或交流阅读收获,或分享积累的好词佳句,这样不仅督查了孩子们阅读,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做好了这两件事情,相信提高学生的成绩便水到渠成了。只有在每一次的考试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的反思改进,才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