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说: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有算错过题。因此我们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们的错题,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在解题过程中转向对一类题的深入。
像试卷中出现的“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50米,宽是40米,扩建后,长和宽分别增加5米,扩建后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出错,我立足于本题的实际情况,找出错误的原因:1、有的学生把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意义没有正确区分开;2、有的学生不会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直观的图形;3、有的学生读完题不理解题意。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哪个孩子学会画应用题,就可以有根据地说,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如果学生碰到难题,就总是让学生画出图再尝试。这道题的分析我就从“画图”入手。
先让学生画出原来的长方形操场,这个每位学生都会,也能准确地标出长和宽。
我及时抓住机会让学生指出这个操场的周长和面积,“周长和面积分别指什么?”通过这样的追问,学生会对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头脑中的公式有了呈现。
接着画出增加的部分,并标出数据。

当我问“看到这,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们马上对照上了“整体—部分=部分”的模型。整体是扩建后操场的面积,部分是原来操场的面积,另一部分是增加的面积。我再追问:“哪道题也可以用这个模型?”这种回顾是对解题结构的一种巩固。
学生们想起了铺小路的题,如图:

数学题型千变万化,组合也千差万别。我乘胜追击:“你还能画出类似的图吗?”这样对一道题的思考转向了对一类题的审视。学生的思考加上补充有了以下:

为了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道题的解决我没让学生局限于一种思路。还是借助图

“简拼”也是数学上的一种解题方法,再让学生对比以上的图形,那个也可以用简拼解决,感知:这种简拼并非所有的题适用,碰到问题要灵活解决。
通过对这次反思,我感觉要交给学生反思能力,同时自己要跟着一起反思,教学相长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