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运城教育

十大阅读"点灯人"张梅霞分享她的阅读经
为什么小时候不好好学习,考试还能考那么好?
因为你的智力比同龄的孩子要发育得好。
美国科学家、美国生理学家研究指出,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他是左右脑两个半脑同时运行,可是我们成年人在阅读的时候,只有一个脑半球在工作,所以让孩子喜欢上阅读以后,不仅能让他读书多一点,语文好一点,更能够促进他智力的发展。
阅读从哪里开始?
从我的小学开始说起吧:
在小学,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呢?
小时候我特别贪玩,上树、下红薯窖(晋南人一般说“红薯窖”)、翻院墙,男孩子不敢干的事我都敢干。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家没有男孩子,所以我生性就是男孩子的性格。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一直担任班长。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就把同学们都拉到操场上去玩游戏,或者给大家讲讲故事。反正小时候我从父亲那里听到过好多故事,我就通通讲给大家听。就是这样天天玩儿,我每次考试还都是第一名,而且是年级第一名。这样一下子玩到六年级,我觉得不能这样再玩下去了,就跑到我们那儿的镇上去找我三爸,就是我父亲最小的弟弟。他在那儿当联校长,我就跟他说我要到镇上去上学。我不愿意在村里面上初中。后来父亲给我送来了书包,送书包就意味着同意我转学了。那个学校,当时叫红旗初中,在临猗县是很有名的一个学校。在红旗初中,我不再总是第一名了,有时候是第二,有时候第三。但我不在乎这些排名,每天晚上我三爸回村里去休息,我就在他的教工宿舍里看书。他有一柜子小说,每天晚上我都看到迷迷糊糊,睁不开眼才睡觉。第二天早晨进教室,我一定是踩着上课铃声,别的同学都是起床铃还没有响就在教室里用功了,只有我是踩着上课铃声才进教室。
那个时候,我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一个梦想或者叫理想——我想上中国人民大学,想上新闻学院,将来当一个记者。但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允许,我就听了三爸的意见,报考了运城师范学校。大家猜一猜我考上了没有?当然考上了,在那个时候的农村,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面能出一个师范生,将来拿稳定工资的教师,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家里光收村里人送的鸡蛋就收了好几篮子。
那是秋雨连绵的一天,我父亲和我三爸(两个人)欢天喜地的把我送到了师范。那时候的师范是这样一种状态,大家基本不学习,女生就一件事——织毛衣,男生也有一件事——打架,男女生共同还有一件事——谈恋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说我还学习不学习?那肯定不学习了是吧!我的数学、英语、化学,这曾在初中几乎都满分的功课我都不学了。但是我只喜欢语文,好好上语文课,然后课余就参加文学社、广播站,在油印的刊物上发表文章,给广播员写稿子,或者抄诗背诗,每天就干这些事。我记得很清楚,有一天晚自习的时候,学习委员告诉大家,一会儿物理老师来突击检查作业,这时我才发现我好久没有写物理作业了。打开书一看,不认识也不懂怎么写,就趴在桌上,心里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我毕竟是班长啊。老师来检查作业发现从来没写过作业怎么办?这时候有个男生就默默坐到我的旁边,拿过我的作业本,把我的作业全部补上了,这个男生后来就成了我们家的先生。

所以说,总想着和大学没有缘分了,就做我的文学梦好了。我一个表妹也在师范里上学,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表妹找到我说,运城日报、运城广播电视台等四家联合举办儿童文学征文比赛,她想参加,但是没有勇气去。她说,“你也写一篇,咱们俩儿一块去投稿。”我说“不想投”,她就问“为什么”。我想原因一是我对儿童文学不感兴趣;二是我从来没有投过稿;三是觉得自己农村出身,比较自卑。一个农村出来的女孩子你去投稿谁理你呢?她就告我说,她一个亲戚跟那里的编辑认识,说不定咱们投了能发表呢。我又不好意思拒绝。星期天回到村里,当时我爸开一个小卖铺,我就趴在那个柜台上,一边给他看摊,一边写了一篇。周一的时候我们俩就相跟着给运城日报社去送稿子。杨星让老师看完我们俩的稿子,问道,“谁是张梅霞?”,我当时心一阵通通通直跳,觉得我的“狗屎运”来了。我说,“我是张梅霞”,杨老师说,你稿子送的太晚了,我们为了这次征文拟定的专版全部发完了,我当时心一沉,就说,“不发就不发吧,也不用这么安慰我,我能接受得了,我是第一次投稿,我也没想着(发表),并且我是陪人家来送稿子,我也没想着我能投中。”过了一会儿他又说,“不过你这个稿子确实写得很好,我可以给总编申请,再增发一个专版,能不能获奖我不敢说,但是发表肯定是一定的”。能发表我就很开心,平生第一次投稿。过了几天报纸出来,我的文章被发表出来了。获奖的名单也刊登出来了,我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一名,也就是说作为这次征文的最后一个投稿者,我是获了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在我后面排的二、三等奖,都是文联、报社等文化圈里的名人。
这件事在我们学校轰动了,在我们村里也轰动了,在当时运城的文化圈里也轰动了。因为当时我是个中师生,十六七岁的一个学生,所以,我觉得它是我人生遇到的第一个“狗屎运”。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获奖,但是还是觉得,反正是没有希望上大学了,那以后就还是做自己的文学梦吧。
到快毕业前的一个月,学校突然接到通知,说每个师范的学校,都可以推荐几名学生去考师大,相当于是去考大学,我是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分子,又是班长,肯定会被推荐。但我知道我所有的功课,除了语文都荒废了。要考上也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我开始不分白天黑夜的看了一个月书,成绩很快就公布了。大家觉得我能考上吗?我考的成绩相当的不错,在我们文科班里是第二名,但是,师大只招第一名,我跟第一名的差距是0.6分。我们的教导主任说,努力给你争取一下,我也不知道教导主任用什么办法争取的。总之师大的招生办调取了我的档案,一看,哇!语文成绩全省第一,征文曾经获得过一等奖,二话不说就把我录取了。本来应该录取到历史系,因为历史系有名额,中文系没有名额,他又把我从历史系转到中文系。就这样,我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我的文学梦!
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我是最年轻的一个编辑。我就想,一边编报,一边写文章、读书,就这样丰俭随意的度过这一生吧。没有想到“狗屎运”又来了,35岁的时候,大家选我当了总编辑,我成了整个少儿报刊行业里面最年轻的掌门人,这是2005年的事,那时我三十五岁。
2015年的时候,我负责的《小学生拼音报》,被评为“中国百强报纸”。百强是什么概念?我们可以扳着指头数一数,像《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这样的中央级报纸有多少,像《天津日报》《北京日报》这样的日报有多少,像《新民晚报》等这样的晚报有多少,还有《中国公安报》《中国环境报》这样的行业报又有多少,所以说,一个小报进到百强里真是不容易。后来我一看,学生类的报纸百强里有四家报社,语文类的有两家,我们是一家,小学生类的只有一家,就是我们。
当时别人都向我祝贺,好多媒体来采访,问我们平时是怎么做的呢?这么一个报纸还是从运城搬到太原,怎么就获得“全国百强”了?你们平时经营管理都是怎么做的呢?我说“没做什么啊!真的没做什么!”记者说,可是评的时候你们高票当选啊,总局组织了好多专家,投票投的也是你们。我说,除了抓纸质量以外,十年就做了一件事——儿童阅读推广。

2015年的我领奖领到手软,中国百强报纸是社里的。接着是全国评选十大阅读点灯人,我是其一,被评上了;山西省评十名最美阅读人最美读书人,我又评上;我还获得了少儿报刊里的卓越贡献奖、中国教育报评的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的十大年度人物等等。其他就不说了,2015年的时候我的运气就特别好,一下子拿了很多很多奖。
刚才采访的记者接着问,你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就告记者说,是为了造福儿童,为了造福家庭,为了造福社会。实际上我们2005年的时候报社已经走不下去了,非常的困难。2006年的时候我就去“蹭”会,当时就认识了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先生,我在听朱永新先生的报告中讲到这么一句话,他说“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他这句话,在我脑海里“哗啦”一下,就把我的思想照亮了。
阅读确实很重要,回顾我的前半生,小时候不好好学习,整天玩然后还能考第一名。初中的时候,别人做了两年题,我看了两年小说,然后我又顺利的考上了师范。到师范以后,没有想着去获奖但我获了奖。差一点点考不上大学,却又被破格录取了。35岁很年轻,从一个普通编辑被选为总编辑,看起来好像是我的运气比较好,但是倒回去想,大家为什么选你当总编,第一,因为你有文化;第二,觉得你有担当。那么你为什么有文化,因为你语文学的好,那你语文为什么学得好,因为你看书多,而你为什么看书多,因为你喜欢,从小就喜欢看书,这么一想,我说让孩子喜欢上看书,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后来我又了解到,为什么我不好好学,考试能考那么好?我的智力比同龄的孩子要发育的好。这里我们就说,美国科学家、美国生理学家,他研究出,孩子在阅读的时候,是左右脑,两个半脑同时运行,可是我们成年人在阅读的时候,只有一个脑半球在工作,所以我们让孩子喜欢上阅读以后,不仅是让他读书多一点,语文好一点,其实是能够促进他智力的发展。所以我当时就想,我们就往这方面转型吧。从此以后,我们就做了一个阅读推动组织,我们不再把报社定位为一家报社了,我们定位成一个阅读推广组织,一个自主学习推动组织,就这样,我们做了十年的阅读推广。
我当时想做儿童阅读推广,也是非常的幸运,好多名家杨鹏、安武林、台湾的作家方素珍、儿童诗人王立春等等,还有教研员陈平,特级教师周灵梅等等,大家都愿意加入到我们的行业里,帮助我们来推广阅读。但是总依靠这些特级教师、教研员,跟平常的教学活动有什么区别?
我就想,因为我小时候就是对作家特别崇拜,我说一定要用偶像来激励,我就请了一些作家,给孩子们去讲阅读的重要性,作家写东西没有问题,但是给孩子讲,就不会了。第一次作家来的时候,“hold”不住全场,孩子乱哄哄,校长紧皱着眉头,后面有些老师搬起凳子就走了,这样就做不下去了。但是你的旗帜已经起来了,再难搞也得搞。
怎么就能让作家讲得孩子喜欢听?
我想,小的时候我爸给我讲古经,他又没文化,农民,我为什么喜欢听他讲,因为他讲得都是故事,听故事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如果我们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满足他的天性,要顺应他的天性,所以我就跟作家讲,一定要讲故事,你不要去讲别人的故事,你就讲你的故事,你小时候成长的经历,你阅读写作的故事,你作品中主人公的故事。我亲自备了一节课,然后给孩子们讲,让作家在边上看,作家一看,课可以这样上,完全是讲故事,孩子非常喜欢听,全场爆棚。但作家毕竟是作家,他有生活、有素材,讲故事比我们更擅长。所以从那以后,我们探讨出这种模式后,站在我们讲台上,没有不会讲的作家,没有不受欢迎的作家。转念一想,讲故事确实好,但不能总依靠别人,总依靠作家怎么办,我说还是要从最简单的事情,讲故事入手,来打造我们的一个团队,看孩子们听故事的时候多开心啊,一个个乐的不行,所以我就坚定这个想法,我说一定要从讲故事入手,让孩子喜欢上学语文,让孩子喜欢上阅读。
我着手打造自己的团队,培养他们讲故事,就让我们的编辑进课堂,同时组建我们专职的故事姐姐团队,然后故事姐姐团队到学校里给孩子们讲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好多校长都给我们反馈说,通过一段时间,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提高了,投稿的人增加了,我们这个事情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去过农村学校的人都知道,孩子们很可怜,规规矩矩的,但是下了课你看,只要有陌生人的话,(孩子们)都不敢正眼看你,顺着墙根走,后来你发现这样的活动推广开,孩子的天性就变了,变得活泼、开朗、阳光自信,所以我们就一直讲故事。
但光我们讲也不行,怎么办呢?
我们发动家长来讲,让家长认识到讲故事的重要性,我们就创建了《阿笨猫故事乐园》这个微信平台,每天推送晚安故事,家长和孩子去听,好多人跟我们反映说,他的孩子晚上不听这个故事不睡觉。我们还出版了一系列的故事书,给孩子们看的故事书,另外,我们还举行了讲故事大赛,孩子讲故事大赛,后来举行亲子讲故事,师生讲故事,参与的人特别多,光讲故事这件事我们就做了6年。
2012年我躺下了,腰间盘出问题了,医生说你休息100天吧,我说100天?这可怎么休息啊!社里这么忙。医生说你看是要身体还是要工作,我想想还是要身体吧,我就乖乖休息了。但是脑袋没有歇下来。
有些家长跟我说,孩子阅读兴趣上来了,读了好多书,但是不会写作文。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想,其实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学语文重要的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兴趣,他有兴趣以后自己就会产生加速度,自己的主动性就强了,第二点是积累,孩子光看故事光看情节,语言积累跟不上,这个怎么办?我想到,小时候我父亲经常给我唱童谣,晋南一些流传的童谣他都唱给我听,所以我就想,父亲给我唱童谣,我就喜欢上诗歌。我在中师时就抄诗背诗、朗诵,童谣或者童诗,是孩子积累语言非常好的一个题材,可是童诗怎么样读?当然要大声朗诵啊、诵读啊。童谣和童诗,一个是它非常精炼短小,而且它的音韵和谐;第二它有童趣,有想象力,所以非常能够吸引孩子,而且它是孩子学习语言很好的一个载体,所以我打算从童诗开始读,除了故事以外开始读童诗。怎么个读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趁着休息时间,在床上躺着,就开始读,每天读一首,读完以后我就通过微博把它发送出去,这样一个月读了30天以后,我腰好了,可以上班了。编辑部的好多同事告诉我说,好多粉丝说推送的童诗非常好,家长和孩子每天听,好多孩子推一首就能背一首,当时大家说离不了童诗,那我继续推吧。推了365天,365首童诗,非常受欢迎。当时想,读童诗是诵读,诵读就要开口,因为我读了一年,自己有亲身的体会,诵读对学习语文非常有好处。有哪些好处呢。
我总结了四点:练嘴,练脑,练心,练身。
什么叫练嘴?
有人说那就是普通话呗,通过诵读我们提高普通话,当然通过诵读我们普通话更标准,声音也更响亮,更好听一些。但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是通过诵读可以训练我们的语感。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我们语言表达的一种感觉。
这个语感有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都不是专业的语文老师,其实语感有什么作用呢,语感可以让我们一听就懂,语感好的人就是这样,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如果语感好的人,听人家讲话,一听就能明白,就比别人接受的快,一说就比别人表达力强,如果读就比别人接受能力强,如果要写就比别人有表现力,所以语感对学习语文来说非常重要。我就觉得通过诵读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而不是普通话什么的。
我们说练脑是什么意思?
看书的时候我们就这样看。但是我们读的时候,要口到、眼到、耳到、心到,集中感官同时的作用、同时的运行,所以对于训练我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我们的思维力非常有好处,另外据说在诵读时70%的脑细胞都在活动,所以说诵读对训练我们能有一颗最强大脑,最聪明的大脑有好处。


练心是什么意思?
我总结两点,一个是诗心,什么叫诗心,有诗心的人比别人敏感,比别人情感丰富,对事物的观察比别人细腻,对事物的感受也比别人多一层,其实你比别人更加享受大自然,享受生活,所以说诗心也很重要。还有一个是恒心,因为读一天两天没有效果,要读肯定得坚持读。坚持做一件事是很了不起的事。我们知道曾国藩,小时候很笨很笨,长大以后很牛很牛,他靠什么,就靠一个字“恒”,两个字就说是“坚持”,他只要坚持一件事就是一辈子,比如说他每天坚持读十页史书,比如说他坚持用楷书写日记,都是坚持一辈子。所以《欢乐诵》现在就是天天推送读物,让孩子们家长去那边读,通过坚持诵读可以有一颗持恒的心。
练身是什么意思?
有些人说诵读可以增强你的心肺功能,像唱歌一样,有人说可以调节血压,那都仅供参考吧。最重要的是,我开始诵读以后,早睡早起雷打不动,晚上十点半睡觉,早上六点钟起床。
为啥?起来要推送,你不推送的话大家都在等着你发的内容。所以早睡早起一段(时间)后,你的身体自然就好了,我九几年的时候拄双拐,到医院看不好。医生说你是残疾,拄双拐一段时间后。你看我现在,推广阅读那些年,全国各地的去讲课都没有什么困难。我觉得除了心态,可能还有你的生活习惯,这些很重要。
所以我想,诵读这么重要,那我们就好好抓一下诵读。讲故事之外,我们又抓诵读,我的好朋友周灵梅,就是周灵梅老师,她也喜欢诵读,而且她诵读课上得特别好。我说建议周灵梅老师在她们学校组织一个团队,我们一起来开发晨诵课程,来做晨诵教材。在全国来推广晨诵,她说“OK”。
然后我们就做起了晨诵的教材,还开发了课程,组建了名师团队推广晨诵课。在这个过程中,好多学校就引进了我们发起的晨诵课程,随后建立了自己学校的晨诵特色。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看到孩子们变了,孩子们阳光自信了,老师们精气神也变了,大家对晨诵这件事受益特别大,后来我想,光这样线下推不行啊,还要线上推,我们注册《天天欢乐诵》微信公众号,一开始叫《张梅霞日有所诵》,后来我说也别老突出个人吧!就改成天天欢乐诵,做了天天欢乐诵这么一个公众号,建立公众号以后我觉得还不对啊,这个公众号只是推,那么大家的参与性怎么满足?那就建群吧!
2016年3月份我们就开始建欢乐诵群,很受欢迎。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四五百人的群我们发展到十几个,这些群是我们直管的,还有好多群是克隆过去的,比如说湘西叫“鸟鸣涧”,大同叫“云中欢乐诵”,重庆叫“巴渝欢乐诵”。在我们临猗,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一个欢乐诵,他们都读我们的内容,只不过不受我们直接管理,是他们的老师或者其他人在这个群里,但是读的东西都跟我们一样,所以这就是我们在晨诵方面做的事情。
2012年的时候,我们童诗读的差不多时,我去拜访了赵学文老师,就是《名作欣赏》的总编,他也是我一个师兄,我去拜访他的时候偶然说道,成人阅读,成人读书从哪里开始啊,现在好多家长、好多老师都有读书的积极性,总不能老让他跟着孩子读童诗吧,让他读什么呢。
赵学文老师说,阅读肯定还是从源头读起,我说从源头,这个源头是什么?
他说,对中国人来说,四书五经就是我们的源头,我说四书五经也九本啊,你告诉我从哪一本开始读起,赵学文老师说,中国人一辈子如果只读一本书,这一本书也应该是《论语》,我说论语读完怎么办?他说你读了《论语》就知道接下来该读什么,你的阅读的体系自然就会形成。想让大家来读我要先读!于是,我就开始读《论语》,我当时就是一年死磕一本书,《论语》主要是怡心,如果它能够怡身,那只是副作用。
上图我们在学校推广《天天欢乐诵》,刚才说到了,通过《天天欢乐诵》 通过公众号,给大家每天推送内容,现在丰富了,除了童诗,还有古诗词、诗经、散文名篇。
2016年底,我到了《山西画报》,兼任三晋报刊传媒集团的副总经理,我之前的师兄,现在的董事长赵学文说,你在这方面这么有经验,我们搞一个经典阅读的推广机构吧,叫“乐之教育”,那就要组班子找人。我以前在拼音报的一个同事贾老师,非常坚定地说她要跟着我,从报社出来跟我干这个事。我说“事情刚开始,将来还不知道怎么样,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她说“我有信心”,我问“为什么”。她说“张老师,有一件事我没告诉你,我的女儿一开始语文并不好,在初中的时候,第一次考试语文考了48分,老师就叫家长,叫了家长谈话我觉得很不好意思,那可怎么办啊,全家人都很崩溃,考了48分,然后想给她报小班,找个老师报她补课。”有一次这个老师在给孩子辅导,孩子问了一个问题,老师就解答了。贾老师就在边上,她毕竟是报社的,她在边上一听,这个答案好像不对,回去就一查,结果答案就是错的,这样的小班,上得还有什么意义呢?就把这个小班给退了。退了之后,因为她之前就天天跟着“欢乐诵”,读欢乐诵平台上推的内容,他就把当时我们每天分享的古典散文名篇,跟他的女儿一起读,到中考前的模拟考试的时候,那个孩子考了105分!为什么能考105分,倒不是说就是因为“欢乐诵”教给她那么多东西。而是其中有一件事,有一次,我们推了张岱的一篇散文,那个孩子刚好就读了,读了以后到考试的时候,刚好卷子里就有这一道题,阅读题就是张岱的散文,那孩子就答对了,分数一下就上来了。从那以后孩子学语文的兴趣就上来了,她再也不觉得语文很难了。就是这个因素,让她一步一步的提高,到了中考前她的语文考了105分,所以贾老师说,“我是一个切身的受益者,我知道这样的事情肯定受家长欢迎,所以我必须跟着你做这个事”。
现在我们在做“乐之教育”,“乐之教育”就是推广经典阅读,所以有人问我你爱读书又推广阅读,你到底受谁的影响,我想是朱永新?是方素珍?还是周灵梅?我想了好多,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为什么?因为我想,你在一辈子中遇到的那些人,并不是老天的安排,神灵的牵引,让他来到你的身边是你的内心,是你们思想或者心灵上一种契合的东西。所以你们才走到了一起。那么到底是谁,在什么时间,在我的生命里种下了什么,让我能在这一辈子遇到这么多贵人,遇到这么多优秀的人,来支持我做好多的事?我后来想,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
为什么这么说,在我小时候,甚至在学龄前这段时间,我父亲,我们俩互动的场景经常就这么几个,一个是讲古经,一开始讲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八月十五为什么吃月饼,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天上为什么有一道银河,这些讲完以后他给我讲七侠五义,包公的故事、岳飞的故事。还教我唱民谣,反正每天晚上,尤其夏天在外面乘凉的时候,经常就是我趴在父亲的身边,听他讲这些让我受用终身的故事和童谣。
第二个是写对联,因为他读过两年书,会写毛笔字,村里的人一到过年都让父亲来写对联,我父亲就拿出老黄历对我说,给他们家写什么好,你从里面挑,就让我挑。给每一家都挑对联,我最早识字是从老黄历开始。还有一个场景就是看戏,我们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看戏就是农村的一个非常盛大的文化活动,不管方圆多远,只要能骑自行车去的,父亲都会带着我去看戏,好多戏词我都能背下来,我父亲对戏痴迷到什么程度?一本一本的戏,他都能背下来,后来改革开放以后村里面组建乐人班子,组建乐人班子的时候没有剧本,都是父亲一句一句把剧本给他们默写下来,所以我为什么叫他好记性老爸,就是这个原因。
还有一个场景,我父亲当过几年民调员,什么叫民调?就是民事纠纷调解员,我家里经常有人,父亲给村民调解纠纷,如果碰见一个媳妇不孝敬婆婆的,他会给你讲杀狗劝妻;弟兄几个不赡养老人,会给你讲墙头记。他经常用这些道理给他们讲,所以在不知不觉中 ,我觉得父亲已经把一些文学的种子种进了我的生命里。
我的一个观点是,我们人生以后的里程,只不过是他童年时代所阅读东西的一个展开,就像一个圆心,这个圆心是小时候确定好的,我们走得再远,那只是边长,你的边长再变,但你的圆心是你小时候确定下来的,所以我就认为是我的父亲,是他用一种很朴素的方式,为我的一生奠定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所以今天我们都说,做父母很难很难,要考虑这要考虑那,要花很多钱,甚至我们养两个孩子,我们都觉得养不了,其实我觉得做父母很简单,好孩子不用教,为什么不用教,因为你已经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把一些对他一生中最有用的东西给他种下去了。就是这些东西在他的生命里会自然而然的生根发芽,他自己就会成长起来,所以我觉得,就在这样日常的生活中,让孩子学习的本能自然而然的得到发展,这就是对一个孩子的最好的爱,而不是说我们要给他买什么,我们要送他去各种各样的班。
有句话叫“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我就能告诉你是什么”,这句话是法布尔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实一个人的体质是由什么决定的,第一,先天的基因;第二,后天的营养。
一家和一家的区别不过是你们吃的饭不一样而已,我们说两口子越长越像,因为你们吃的是一锅饭,除了基因除了营养还有什么,还有你的生活习惯,这些决定你的体质,那么精神层面上是什么决定的呢?我觉得是他小时候读的书,还有他遇到的人,他经历的事,这些能决定一个人将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父母其实是孩子最早遇到的,也是受用终身的老师。这是我们家长不能推脱的一个责任,我们不能指望把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就指望老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因为老师的孩子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他一辈子要教很多很多的人,可是我们的孩子,可能只有一个,可能只有两个。

阅读对我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我觉得阅读对我的意义是什么,不是说我比别人早一点识字,也不是说我比别人多看了一些书。它其实是我在人生各种各样的十字路口,总是能够敏锐地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后延伸自己的链接,建立自己的价值,做出对社会属于自己的贡献,这才是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回到今天的主题,阅读从哪里开始,那就是从源头开始,这个源头是什么?这个源头就是父母最早给孩子讲的故事,唱的歌谣,在孩子的面前打开的那个世界,这个源头就是好的童诗,就是有趣的故事,还是我们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一些经典。这个源头是什么?这个源头就是诵读,大声的诵读,大量的诵读。
源头就是——诵读
大声的诵读!
大量的诵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