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感知并认知什么是“好”的音色
——浅谈合唱训练
从事合唱教育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们感知并认知什么是“好”的音色?只有通过对比“不好”的音色,才能加强对“好音色”的审美体验。
在合唱团训练的初期阶段,不要过分的讲解和示范声乐演唱的技术要领。我也曾经对合唱团这么做过。比如:告诉他们口腔要打开,声音要竖起来,气息要沉下去,小腹往里收,横膈膜扩张等等,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如人意。这种方法就是“教”,用指挥者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孩子们,而他们却完全没有过这种体验,短时间内也无法达到目的。即使声乐老师的演唱方法都是正确的,他们也是经过了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积累,才可能拥有这些体验。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感知能力不一样,你要他小腹往里收,有些人可能就会使劲去做,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肌肉僵硬,效果适得其反。
我主张用“引导”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
一、正确的歌唱姿势
在合唱训练中先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的歌唱姿势。唱歌时要感情充沛,精神饱满,全身进入歌唱状态。不要前倾后仰、左右摇晃,胸部要略为挺起,双肩微微向后,松弛、自然;站立唱时,双脚稍分开,重心要稳;眼要平视,脸部、颈部肌肉放松,下巴自然放下,不要向前突出,面部要根据歌曲内容而富有表情。
发生练习,如:
练习:1 3 , 5 3 , 1—‖
要求声音连贯、流畅、圆润。
怎样让学生能唱出连贯、流畅、圆润的声音呢?
我引导学生先用轻声歌唱一遍,然后感知轻声的美妙,第二遍时还是用轻声唱然后做手势,伸出手指从鼻腔处划一个大圆,声音随手势走,感知声音的连贯和流畅。配用“U”母音练唱让学生保持口型,声音跟随手势,感知声音的圆润。
二、和声练习
如:5— | 3— | 1—||
要求音准准确,声音和谐统一。
想要唱好和声,并非一日之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在训练中播放和声训练视频,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好的音色和和谐统一的声音,用视频来做铺垫,学生模仿。随即在训练时加上视唱练耳,如:我弹和声,学生先听,再用“la”模唱。然后弹分解音5 3 1,同样的方法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分别唱出分解音再延长以达到最后和声的效果。唱完几遍后,可做变换母音练习,如“lu” “lei”等。
三、在歌曲中训练
如在学唱《同一首歌》时,先让学生完整欣赏一遍音频,然后说出自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而不是拿来一首歌就让学生唱。学生对歌曲有了正确的理解时,更能唱出歌曲的感情。接着让学生朗读歌词。如在歌曲开头,“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第一句“鲜花曾告诉我”,用拟人的手法讲述鲜花围绕着我们微风吹过扑鼻香,让学生感受花海的围绕,扑鼻而香的感受。第二句“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感受大地的宽广和厚爱。通过每一句的解说和朗读亲身感受歌曲的魅力。
在学唱旋律时,加入简单的律动。如歌曲的高潮部分“星光洒满了所有的童年”等加入波浪形的手势律动。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使整体合唱队的队形训练也添色不少。
动起来唱歌,好处多多。歌曲演唱中,该用劲的地方要用劲,不该用劲的地方得放松。让学生边动边唱,能做到足够的松弛。如果不够放松,声音是出不来的,气息也无法持久和稳定。
四、合唱演唱的队形设计
关于合唱演唱的队形要根据作品本身的风格和声部特征来设计。同一作品、同一场地、同一时间,队形的设计是合唱演唱效果的关键。平常训练中可以让他们站成直线、弧线、圆形,在队员间距上,可以让他们靠拢和散开,在声音朝向上,可以让他们面对面,背靠背等方式,通过对比,不仅使孩子们能感受不同的声场设计的演唱效果,我们也能从中找到最佳的队形设计。
关于合唱训练可以深入到社会、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合唱中,还有众多的领域有待开发、思考、学习,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