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棵幸福树,开一树幸福花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有一间教室,被美国教师雷夫称为“中国的第56号教室”;有一位教师,被于永正老师盛赞为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这就是小学语文李虹霞老师和她用心用爱构建的幸福教室。
拿到李虹霞老师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翻开第一页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当看到李老师为幸福教室做出的各种努力和牺牲时,我会落下感动又心疼的泪水;当看到李老师面对家长不配合时的愤怒时,我气恼的泪水也会夺眶而出;当看到孩子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努力的迈出一小步一小步时,我会激动到泪流满面;当看到学生们对李老师感恩的行为时,我会欣慰的热泪盈眶;当看到李老师与学生分别流泪时,我也会不舍到泪奔不已。
整本书读得我受益匪浅,也哭得我酣畅淋漓。我从来不觉得自己的泪腺如此发达,我想,也许它真的触动了我的心--我作为一名老师的初心。诸多情绪涌上心头,汇成一个“感”字。
李虹霞创造的统合语文教学法在全国小学语文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她重组课本、整合知识,改变了索然无味的课程内容和耗时低效的现行教学,尝试将分散在学科内外但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统合”,从而改变课堂结构和重塑教学流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积极性。李老师敢于尝试,打破常规,统合教材,给孩子们准备了一顿顿营养丰盛的“语文大餐”。我们也要学习李老师的创新精神,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用创新独特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享受知识,享受学习。
李老师把学生家长“召唤”进教室,通过三封家长信,用真情实感打动家长,引导家长与老师合力,真正做到家校合作共同教育。我们也要尝试着让家长做我们的同盟军,与我们一起努力,通过家校合作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李虹霞老师在中专从教了十多年,因为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和对学习厌倦的态度而感到基础教育的欠缺,毅然放弃轻松安逸的工作而回到基础教育的最前线——小学去。这种心系教育、不惧艰难的精神怎能不让人感动。
在李虹霞老师的幸福教室里,用心的设计、精心的布置带来的不仅是一个供学生遨游的知识的海洋,更是一个充满着爱与人文关怀的家。在那里,有一个创造幸福的老师,一群幸福相伴的学生,每天与幸福作伴怎能不让人感动。
李虹霞老师的学生们能幸福的享受知识和关怀,健康快乐的成长,心底必是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每每外出教研,李老师都会万分想念班上的孩子,而班上的孩子们也都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们的老师,这种迫不及待里蕴含着满满的感激和喜爱。
李老师对孩子的爱家长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家长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发博文、做亲子共读,家长和孩子们在学校一起表演,有些家长主动做李老师的助手,甚至班里的一个孩子因为父亲在杭州工作,转学到了杭州,但是因为想念老师,最后又转回到了李老师的班。家长对李老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源于心底深深的感激。
李虹霞老师的幸福教室里处处用心、处处有爱,从这里走出的是一个个有智慧、有思想、有梦想、有担当的学生,因为他们在最美好的年华,享受到了成长的幸福。我也愿追随李虹霞老师的脚步,在我的教学生命中,种一棵幸福树,开一树幸福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