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以为只要对学生捧着一颗火热的心就足够了,常常忽视了自己的语言和表情。然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周末,姑娘的几个好朋友来家玩,疯玩之后,他们选择讲故事作为休息,其中有一个孩子讲的是《小鹰学飞》。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小鹰飞到大树上面,老鹰说,这还不算会飞;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可老鹰说这还不算会飞;小鹰拼命的向上飞,可老鹰又指指头顶,让小鹰看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
这个故事的小启发是,要让孩子虚心好学,不断进取,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可是,我越听越不对劲,“小鹰只好鼓起劲”说明小鹰无可奈何呀,为什么小鹰在老鹰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满之后,还能鼓起劲呢?
我马上意识到这里不太符合新课标倡导下的评价原则,新课标要求“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可老鹰对小鹰,一个刚开始学飞的孩子要求如此严格,让一个初学者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
我随机问孩子们:“如果你是小鹰,第一次飞过了大树,第二次飞过了大山,已经很努力很刻苦了,但老鹰还是不满意,你心里怎么想?”
孩子们可能在学校和家里也有同样的遭遇吧,话闸一下就打开了,他们异口同声的说:“我会很伤心、难过。”
“那你们想让老鹰怎么说呢?”
一时间,赞美的语言如雪片般飞来,凝聚成了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是呀!如果故事中的老鹰一次次的鼓励小鹰,我相信小鹰很快会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学会飞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只小鹰可能会成为鹰这个家族中最棒的,这,就是赞美的力量。
我想,如果多给孩子一点赞美,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但不知为什么,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的就像约好了似的,很少给孩子赞美和鼓励,不论孩子在做什么,我们总是说:“不行,这还不够,你需要继续努力!”哪怕孩子取得骄人的成绩。
想想,我们和故事中的那只老鹰多像呀,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都有一块心病,如果对孩子过分的夸奖吧,害怕孩子骄傲自满;不表扬吧,又怕孩子缺乏自信,所以,还是以前的老一套,告诉他们应该谦虚。有时候,我们还会搬出“你看某某同学就是比你强,你应该向人家学习才对”。这样做是为了激励孩子,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没想却适得其反。
中国式的父母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确实很少采用赞美的方式。而西方国家就不同了,他们最喜欢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最棒!”或者是“你做的真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爸爸妈妈和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中多给孩子一些赞美和鼓励,他们会自信乐观积极得多,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他们从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即使遇上困难也会想办法解决。
事实证明,从小受到赞美的孩子长大了以后要比从小被打击的孩子性格坚定得多,而且成就也越大。
以前我们的教育都以谦逊为主,即使孩子获得了很大的成绩,爸爸妈妈也只是淡淡的夸奖几句,更多的是告诉孩子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之类的话,还有的家长常常当着别人的面教育孩子,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这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总怀疑自己很笨,长大了也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非常不自信,自己明明是付出了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却总认为自己是运气好,侥幸得到的。
所以,请老师和家长多给孩子一点赞美,别吝惜你的赞美。
其实无论谁,不管是家长、老师还是孩子,都需要赞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