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给孩子有勇气的“爱”
——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的教育》讲的是:有一个小男孩,他叫恩利克,在他的身边发生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他把它们都用日记记录了下来。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动不已。这也是亚米契斯先生的成功之处。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雪球的故事:
在下雪的时候,同学们都在高高兴兴打雪仗玩。突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不知谁把一个雪球掷到了一位老人的眼镜上,眼镜片被打碎了,玻璃割破了老人的眼睛,恐怕要变成瞎子,鲜血顺着老人的眼睛流下来。
这时一位青年看到了,就喊:“救人啊,救人啊!”人们从四面八方聚拢来,团团围住老人,小孩子则四处逃散。加罗斐立在我旁边,身体苍白,身体颤抖着。加罗内发现了,就走过去对他说:“快去承认错误!”可是加罗菲不敢去。加罗内带着他,颤抖着走过去。人们看到了加罗菲,从神情上明白他就是那个掷雪球的人,于是有的人捏着拳头想打加罗菲,加罗内推开他们,说:“你们集了十几个大人,难道就要和一个小孩做对吗?”警察拉着加罗菲的手,把他拉到受伤的老人面前。他一见老人,就低声说:“我不是故意的。”观众中有人大声叫:“伏在地上谢罪!”这件事被校长先生看见了,于是校长抱住了他,说:“因为他有勇气承认错误了,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再伤害他!”校长先生对加罗菲说:“请求宽恕”他忽然流出泪来,抱住老人的膝。老人摸着加罗菲的头说:“孩子,去吧,好了,快回去吧。”
正是由于加罗内的保护鼓励,让加罗菲鼓起勇气承认了错误,校长的宽容让他更加惭愧……
加罗菲真的不是故意的!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在自己的课堂上总会重复一些绘画要求,画面整洁、干净、美观……一年级二班的XX不小心把作品涂了一个洞,唯唯诺诺的拿着给我看,“老师,我不小心涂烂了。”孩子肯定不是故意的,他已经主动承认错误了,我没有理由再去批评他。奖励了他两枚班币,紧接着又来了两位同学“主动承认错误来了”,最主要的是因为老师不仅没有批评反而奖励!孩子们就是这样单纯稚嫩,只要老师愿意用一颗有爱的心去引导教育学生,只要老师愿意用包容的心去帮助学生,他们就不是所谓的只会犯错的淘气包。
我们总是说教师在努力帮助孩子成长,教育孩子成才,这些远大的目标需要我们做教育的一线实践者去实现。帮助孩子明白错误不能犯,犯错要去改,靠的是大声呵斥吗?靠的是体罚吗?不,不是!大声呵斥只会让他们畏惧,各种体罚是在逼他屈服,你看到的改正是他的恐惧,是他无法反抗的屈服,而不是他真的知错了,不是他真的知错就改了。这不是我们要做的,也不是我们应该做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行告诉孩子“你错了,要改!这样做不对,要这样做!”不如让他自己看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不论言传还是身教,帮助孩子知道方法,知道自己去改成,都是成功的。正确的方法,积极的引导,慷慨的鼓励,这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