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们四语组的共读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亮点》这本“宝典”,从这本书中,我个人获益良多。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于词语的理解,大多依托于字典中的解释,这种方式理解的词语不会太深刻,甚至仅仅理解,但不太会运用!
今天就词语解析,我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及运用。词语解析的小锦囊有哪些呢?
一、结合生活经验,促进理解
比如:书中学生不理解“存根”是什么意思,老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有学生自己家是经营商店的就轻而易举的解释了这个词。不需要查字典,就仅仅留心观察生活,就理解了,根本不需要老师多说什么。在学习《白鹅》,理解“侍候”一词时,我便通过这种理解词语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
二、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案例中,在理解“拮据”一词时,教师引导学生把词语放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这句话中来理解,学生通过“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就深有体会了,“拮据”就是贫穷、不富裕。
在学习《白公鹅》理解“慢条斯理”时,学生不理解,我便让学生读出含有这个词的那句话: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学生通过“先”、“再”、“然后”、“再”,一系列的顺序词语就体会到了“慢条斯理”指做事慢慢腾腾,不慌不忙了。
三、咬文嚼字来解词
学生在疑惑“梦寐以求”的意思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个字做了解释,最后连起来就是词的意思了。
学习《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中的“照猫画虎”时,就让学生分开解释这几个字的意思。学生分别回答:照:照着、猫:小猫、画:用笔画、虎:老虎,连起来就是:照着小猫的样子来画老虎。我问:“那这个词比喻什么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模仿”,不难看出,学生理解了。
四、做动作或表情来理解
当学生发问“迷惑不解”时,教师问了其中一个学生他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此时这位同学的表情,这个词语就无需解释解决了。教学中,《白鹅》一课中的“架子十足”“大模大样”等词,运用做动作或表情的方式,学生动作(表情)做对了,词就理解了。
五、逆向操作,用反义促理解
在《曼谷的小象》一节实录中,理解“潇洒”一词时,教师就亲身示范,故意做出错误的动作来让学生尽情否定,把否定的判断反过来,就峰回路转地解释清楚了。在理解“狂吠”时,就让学生大胆否定,这个词的解释就不言而喻了!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一本好书,可以丰富我们的大脑;
一本好书,可以提升我们的个人魅力;
而我想说,这本好书能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
朋友们,让我们在书的宝库中相约,充实自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