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站在国旗下,我想问个问题:你有没有思考过,咱们为什么每周一都要举行一场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在升旗时,为什么要求我们在唱国歌的同时还要虔诚肃立的仰望国旗?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我们的敬畏之心。
何谓敬畏?“敬”就是尊敬、敬重;“畏”就是“谨慎”、“不懈怠”。敬畏就是有所“惧怕”。有句经典叫“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就是告诉我们,为人做事要学会敬重和畏惧,要有道德底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这样一个案例:
哈佛大学有一条校规——学生借阅珍贵的图书只能留在图书馆内阅读。
18世纪的一天,一名同学借阅了一本珍贵的图书,因为没有看完,他便悄悄地把书带出了图书馆。当天夜里,图书馆发生了火灾,其他图书被焚烧殆尽,而这本珍贵图书却因此得以保留。事后,这名同学主动将书还给了学校,哈佛大学专门为此召开了一次大会。
哈佛大学的校长说了一段至今仍被大家广为铭记的话:“同学,你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理应得到赞美;但你违反了校规,理应被开除。”然后当众宣布将其开除。
这个案例值得大家深思。“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就是哈佛对规章制度的敬畏,也是哈佛历经数百年而傲视全球高校不衰的奥妙所在。
现在,我们也反观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敬畏之心?你有没有违纪违规;有没有楼道里追跑打闹;有没有破坏学校环境;有没有上课调皮捣蛋;有没有考试作弊;有没有不敬重老师;有没有不尊重长辈;此时此刻,你有没有站在庄严的国旗下,还在嬉笑言谈……
老师们、同学们,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才会有感恩之心,才能有谦虚之心,才能有珍惜之心;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才能洞悉自我缺陷,养成良好品行。我们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法律。我们对国家要敬畏,对学校组织要敬畏,对老师要敬畏,对校纪校规要敬畏,对父母要敬畏。
敬畏之心是一种自我约束,是一种自我监督,更是一种自我鞭策。在此,我希望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能心存“尊敬”与“畏惧”,不盲目自大自傲;希望大家时刻怀揣敬畏之心,能够更加虔诚地做事,更加有责任感地去学习去成长!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