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中回报社会“走百校、上百课”——走进天津市北辰区刘安庄小学第25场,魏老师独具智慧的授课方式让我感触颇深,他将一堂普通的美术课“线描——在荷塘”讲得有意思,听得有趣味。
老师在黑板上画大小不同的像鹅卵石一样的形状,而且画的非常随意,然后让同学联想是什么,同学们想着、说着:“白云、蝴蝶、石头、乌龟……接下来进行你画我想,要求同学们在8k的作业纸上画出黑板上的形状,同时要求他们画出大小和疏密变化。游戏结束后,老师用粉笔在形状下面画了两条线,最后导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画荷塘。
荷花有花、有叶、有莲蓬、有梗,如果让你画,你先画什么?“当然先画花了。”接着师生共同探究梗的特征及表现方法、叶的特征及表现方法、花与莲蓬的特征及表现方法,并分别进行表现。老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接着刚才的内容去画,接纳自己最初的画。尽管你画的内容可能与荷花相差甚远,但相信你自己能把荷塘找回来。
为了使画面生动,赋予情趣,通过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打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创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轻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同学们的画面中出现了蜻蜓、青蛙和小鸟,一幅幅生动等荷塘画面跃然纸上。
最后展示环节,老师这样评价道:“每一位同学画的都很美,跟我的黑板上示范的内容都不一样,总有老师说,不要给学生画范画,那样会让学生模仿,我画了,学生没有模仿我,只有把真正的方法给学生,学生才能创造新的图画。”是的,通过魏老师的课堂让我悟到了魏老师的教育艺术。
不按套路出牌的导入,魏老师在黑板上又是画大饼又是画烧饼,带着疑问,最后变成了一副美丽的荷塘,深入浅出的演示与讲解,整个演示一支粉笔、一面黑板,魏老师画的轻松、讲的轻松,学生们答的轻松、画得自如。我想没有深厚的绘画功底是无法支撑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是老师们最难把握的,魏老师将一首《小池》恰如其分的融入美术学习中,最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们还在犹豫和争论:绘画活动是不是需要范画?说需要者,肯定会遭到反驳:不是说会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吗?说不需要者,又对现实状况进行怀疑:孩子的画怎么越来越人不像人、猫不像猫了?其实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真正的方法,不是给简单的范画,让学生照猫画虎,我们要教给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