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他们身上的缺点是那么显而易见,而藏在背后的闪光点却会被我们忽视。那件事,我终身难忘。
班里有这么一个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助人,唯独交作业不积极,经常在老师检查作业时,总是搬一大堆理由:不是作业丢了,就是忘拿了,要么就是没有听清……久而久之,我也就习惯了,只要没有作业没有交,第一时间就想到他。
这次要检查日记本,缺一人,一查学号,没有他,我联想到之前这孩子做过的事,便条件反射似的对着这男生劈头盖脸一顿批评:你怎么又没交?你是怎么回事呀?由于我急于惩罚学生,根本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更没有给他解释的时间。不知是出于对我的害怕,还是内心的自卑,只见孩子战战兢兢地望着我,委屈地流着眼泪,哭着说:“张老师,这次我真的交了。”这一次,我非但没有选择相信他,还继续我的批评教育,时间一分一秒僵持着,我们互相对望着,批评声也一直萦绕着,孩子继续“狡辩”着,这一刻我十分怒火,心想,这孩子犯了错还不承认,真是“朽木不可雕”了。
接下来的几天,只见这孩子上课变得不爱举手,下课也没以前那么活泼,作业也是马马虎虎,回想起那天他语气那样的坚持,我心中第一次犯了嘀咕:是不是我真的错怪了他呢?我的批评教育是不是过于武断呢?语文课下课了,班长走到我的身边,说在书架上找到了日记本。原来是她把日记本放错了地方,现在才回想起来。这一刻,我的脸滚烫滚烫,烫得只有我自己能深深感受到,我的内心也被狠狠的刺痛着,除了内疚,更多的是深深的自责。
事后,我反思了许久,也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向这个男孩道歉,可是不管如何,我已经严重伤害了这位学生幼小的心灵。或许我们认为这种伤害是短暂的,但伤害之后留下的伤疤却很有可能永远跟随学生,从而深深地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
是啊,有的时候,我们总喜欢戴有色眼镜去伤害学生,我们总习惯将班里的孩子分等级,给他们贴标签,面对“差生”,大多数老师,总带着偏见看待他们,只看见了他们的“差”,从而不由自主的为这个“差”找寻其“差”的理由。
通过这件事情,我从内心领悟到了,孩子的心灵是那么幼小,那么脆弱,作为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怎能不深入调查?怎能不耐心倾听?又怎能一味的通过自己的联想就草率处理呢?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批评中,必须给予孩子们更多倾诉和解释的时间,一旦过于急促,只会欲速则不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