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离,各得其所
——认识七巧板
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在“学”的过程中的主动性,自觉思考,自主学习,让教师做真正的引导者是教学高效性的必然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结合教材特点,明确每节课让学生明白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
在教学“认识七巧板”一课时,我作了一些尝试,下面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师:猜一猜:它为什么叫七巧板?
生:因为有7块。
师:动手将手中的七巧板中的七种图形进行分类(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1:三角形分一类,正方形分一类,还有一个是?
师:哦,你是按照形状分的,三角形分一类,正方形分一类,还有一个是?
(生你言我语,菱形?四边形?……)
师:它是平行四边形,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的一个新的图形,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1:它有4条边。
生2:它有4个角。
生3:它和正方形,长方形不一样。
师:是的,它不像长方形、正方形那样四四方方的,它的名字叫平行四边形。
师:观察自己的七巧板,思考:七巧板由( )种图形组成,其中有( )个三角形,( )个正方形,()个平行四边形。
生通过观察自己的七巧板自主完成,一起订正。
师:对!刚刚还有同学是这样分的,现在来请赵同学分享一下。
生:2个大三角形分一类,2个小三角形分一类,另外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是一类,正方形分一类,平行四边形为一类。
师:她分得更精准了,现在就让我们比一比,按照她说的把图形再次分类。
接下来就是给每个图形编号,并思考几号和几号相同,几号和几号相同,有几组相同的图形。以上这些都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的。
教,是服务于学的,老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在本节课中,在老师的正确有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比较,编号,思考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得心应手,改变了原来的“教”与“学”的分离,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