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习作题目是《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在本次习作前,我们刚刚学了4篇关于爱的课文,我决定从文本入手,感悟爱的主题思想,并引申到生活中来。既是对本单元的总结,也是对本次作文的一个提升。我们的作文教学,特别是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更要考虑儿童的情感实际和需要,必须触及到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次作文课后,细细欣赏学生的习作时,欣喜地发现大部分孩子的习作选材视角独特,内容具体,感情细腻,字字句句都让人感受到父母对子女那份浓浓的爱。我觉得这节课的些许成功可能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一味地宠爱、迁就,使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总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呵护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他们往往会忽略点滴生活中父母爱的付出。怎样让他们从生活的小事中真正感受到父母那无私的爱呢?于是我将本次习作与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布置学生开展一次感受父母的爱的体验活动,给他们一段时间去观察、体会父母爱的付出的小事,引导孩子留心日常生活,为他们创设生活情景,丰富他们的习作素材,为本次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正因为课前的准备充分,到上课交流时,孩子们有话可说,孩子们的兴趣才会如此大。
在引导学生从生活小事中体会父母之爱时,为了能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而不仅仅局限在以往:一提到父母的爱,就想到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的老套题材;或夏天很热,父母整夜为自己扇风不真实的题材。上课伊始,我呈现了一组生活图片,配上背景音乐,加上我的一段充满深情的话语,把孩子从小到大一些感人的画面,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展现在他们面前,告诉他们父母的爱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举首,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话……那都是爱。此时孩子们的思路豁然开朗,记忆的闸门由此开启了。他们能从细小的事情发现父母的爱了。课堂中就出现了:考试后父母的安慰,早晨那一杯浓浓的牛奶,上学路上的叮咛等等,孩子们能用一双慧眼从生活中发现父母的爱,这不是仅仅教会他们学会写作文那么简单的事,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爱,珍藏爱,懂得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珍惜父母的爱。
选材问题解决了,那怎样才能使文章打动人,让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爱呢?必须要细腻的捕捉父母爱的表情,爱的动作,爱的语言。在引导孩子们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去表现父母对自己的爱时,我采用的不是以往灌输的形式,而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生活情境出现在课堂上。表演的同时,不仅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让他们说说你看到的一个怎么样的父母,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孩子们都能抓住父母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来谈体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学会了运用这些细节描写去表达父母的爱。
.jpg)
通过本次习作训练,学生在分享各自习作的同时,也体会了来自父母亲不同的爱。相信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与爸爸、妈妈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沟通,多一份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