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也要做引导员
——一节篮球课的反思
小学篮球教育发展到今天,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快速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转变思维,抛弃传统教学理念中的不足,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兼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本节课,我教学的重点是手腕控球,难点是全身协调发力控制球的方向,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还不够好,许多动作比较僵硬,一旦让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会降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本节课的学生学习情况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学生掌握的的确不是太好,学生的领悟能力还不是很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领悟能力,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人数相等,在指定的区域练习,练习时由体育小组长指挥,通过配乐来提高学生运球的积极性,掌握节奏,体验手感,通过降低难度来吸引学生参与,消除部分女生对篮球的恐惧感。我巡回辅导,这样能及时发现学生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在练习运球变向时,学生变相间隔时间和距离掌握不好,对此我把练习变向时的障碍物间隔放大一些,但仍发现有些同学的动作幅度较大,容易和障碍物相撞,于是我让同学们站成一排,当作障碍,进行依次过障碍运球变向练习,这个方法学生们都十分喜欢。
尽管本节课学生的整体表现我还是很满意的,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挖掘,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例如:从学生自由运球发现问题,到老师提问、并示范、讲解正确动作的过程衔接不是很好,课上的语言组织和语速上存在一些瑕疵,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深浅程度的不同而区分语速的快慢,如果在讲解学生了解的、已经熟悉的知识时,可以快一些,在讲解陌生的新知识、以及逻辑推理性强的知识就有必要放慢语速。此外,在有了合理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性也决定了教学的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方式上选择与学生兴趣相投的形式,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考虑到个别学生身体条件比较弱,作为教师则应该适当的减少起运动量,不能说每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标准来要求,要认清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才能让每个学生健康的成长。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才能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想学”、“乐学”、“会学”,让学生真真实实喜欢上体育课,喜欢体育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