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动手,培养数感
——《百以内数的数法》教学反思
数数活动是学生形成数的概念、理解数的意义的基础。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通过活动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百以内数的数法》一课时,借助直观模型“小棒”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数的结构。
数一数,袋子里有多少根小棒。
课一开始,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小袋小棒(100根),先让学生尝试估一估,并讲一讲给自己的理由。接着开始数,教室里响起了蜜蜂采蜜一样嗡嗡的声音。
“1、2、3……”
“……89、90……”
在学生数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一个一个地数,只有班里的个别同学和其他学生有所不同,汇报时依次叫了几名同学,程同学说:“老师,我觉得一个一个数有点慢,所以我5个5个数”。李同学说:“我是2个2个数,比我同桌快。”
王同学说:“呵呵,我最快了,我是10个10个数。”
孩子们的数数的方法正是课堂上需要的多样数数方法,能有效发展他们的数数经验。
怎样更快地数出这些小棒的数目?
经历了刚才的数数活动以及分享交流,孩子们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当我说出“怎样更快的数出这些小棒的数目”这个问题时,有些孩子迫不及待的想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及时做出了“嘘”的手势并说明“谁能在1分钟之内数出自己手中小棒的数目,谁就是我们班的数数达人”,孩子们太开心了,一下子都进入紧张的数数活动中。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大部分孩子们的小棒已经数完了,只有高同学还在数,最后有的同学都提醒他“10个10个数比较快”。张同学直接站起来说:“老师,他这样数太慢了,有点浪费时间”,在他说的时候,高同学终于数完了。
通过刚才的数数,我们发现怎样才能更快的数出这些小棒的数目呢?
生1: 10根10根数。
生2:5根5根也可以,不过好像比10根10根慢一点。
……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的说着。我也高兴的说:“是的,只要肯动脑、仔细想,就会想出好办法。高同学的数数方法也可以,老师相信,他下次肯定能在1分钟数完这些小棒了,是不是?”高同学朝我点点头。
学生数感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样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生既能加深对数的理解,数感也能得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