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喜欢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的“超龄儿童”。同时给几个班级代课,有一个班级却让我怎么也爱不起来,给我的印象是永远管不好的课堂纪律和怎么也调动不起来的学习热情,每次我走进教室的心情和步伐一样的沉重。同样的,在这个班级我也收不到孩子们上课迎接我的期待的笑脸和下课告别时不舍的神情。很明显的,当你不够爱这个班的孩子们时,他们也不会足够爱你。
为改变这种情况,我曾经试着做出各种尝试各种努力,可收获甚微。在我各种着急上火却不得其法时,一次简单的班集体活动让我收获颇丰。
领导通知要听这个班一节英语公开课。刚接到这个通知,我的心情如神曲《忐忑》一般七上八下。面对班里众多涣散的眼神,这节公开课怎么上?且不说课能不能出彩,连课能否顺利进行我都捏着一把汗。可领导偏偏点名要听这个班的课,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
.jpg)
半周的准备时间不可能建立起高度的默契,而学习热情也是需要慢慢引导和培养的。我眼下唯一能做的是让学生们重视起来,燃起孩子们内心好强的小火焰。我告诉学生们下周有一个北京的专家要来听我们班一节英语课。因为我们班是最团结最上进的班集体,而且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很出色,所以学校决定派我们班做代表去接受北京专家的检验。我们不仅代表了自己,还代表了班级,代表了学校,代表了我们运城市所有的小学生。我们师生共同的任务就是把我们最好的声音和最佳的气质展现给首都人民,我们只能争光,不能丢脸。
.jpg)
简单的一节公开课硬生生的被我渲染出了高度,但当我看到孩子们开始放光的眼神和渐渐挺直的腰板,我知道我有收获了。我一直努力却不得其法的教学困惑居然不经意的在一次公开课活动中豁然开朗。如何建立师生默契,提高课堂效率,我有以下两点收获:
转变对立身份,变身学生的同盟军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关系,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知识的传承。在获取知识的战争中,我们老师不是敌军,而是同盟军。我们是参与者,分享者,是学生前进的引路人,也是值得学生依赖的坚实可靠的后盾。
将自己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
尽管我们老师为了学生绞尽脑汁呕心沥血,而许多学生弄不清这一点,他们总觉得老师就是强加给自己各种任务各种难题的天敌。所以我们老师往往需要换一个角度,把自己的教学目标巧妙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内在动力。拥有了内在需求和内在动力,还用再发愁学生不积极主动,课堂效率不高吗?
公开课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公开课结束了,但良好的学习氛围却延续下来了。课堂上原先涣散的眼神聚了焦,七零八落的读书声不仅整齐了还自觉升了好几个分贝,我迈进教室的心情也伴着步伐越来越欢快,学生们期待的笑容越来越多,英语学习的热情直线上升。
.jpg)
现在我越来越期待这个班级的课,越来越喜欢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而从孩子们越来越灿烂的笑容中,我明白我也收获了孩子们的心。
人们常说,爱是相互的,师生之间的爱,更多的时候是学生占主动,才形成互动的爱,但当你遇上怎么都“爱”不起来的学生时,老师便必须“主动去爱”,但长久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困扰,老师迈出这主动的一步,并非易事。可是一旦迈出这一步,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转变,所以师生之间的爱,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