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只在课本外
——听崔俊鸽老师“周长与面积的应用”有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那么如何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价值的呢?是必需的呢?听完崔俊鸽老师的“周长与面积的应用”一课后,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崔老师从美术老师处选取了两幅学生作品(一幅长方形,另一幅正方形)请同学们欣赏,为了装裱出来让更多的同学欣赏,现请同学们为美术老师算算要为这两幅画装裱分别需要准备多少材料?那么该如何计算呢?此问题的抛出让学生确确实实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首先来计算长方形作品,请同学们说说要为这幅画装框与我们所学的什么知识有关?一语激起千成浪,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波浪。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出为这幅画装框就是在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那为这幅画裱上玻璃就顺势得出要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此时孩子们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帮忙了,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孩子们通过测量得出数据,亲自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脸的洋洋得意。此时解决装裱正方形的作品已不再是难事……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我们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来解决呢?”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们快速从身边搜索,一个个提出自己的发现:绕我们学校操场跑一圈用长方形周长公式解决;给门刷油漆,刷多大的面是求面积;广场上花池占多大的面积是求面积,给它一周围上护栏是求周长;给窗户配玻璃是求玻璃的面积;我给房间铺地砖是求房间的面积……
这节课中崔老师在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经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这不正是有价值的数学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基础,大力挖掘生活中的资源,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和体验数学的价值。
也许,老师给学生再多的数学知识,都不及老师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体验获得的东西实在;也许,数学课本只是学生学习到数学生活之间许多桥梁中很普通的一座;也许,作为数学老师,真正能给学生的,并不是数学知识……
也许崔老师这节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过人之处,从教学内容的取舍到数学知识的讲解,但它能给我以如此深刻的启迪,不难想象孩子们在这节课中也一定收获颇丰,放眼望去,能有什么样的课堂收获,比给人以启迪更有价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