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长学校 >> 推荐阅读 >> 正文
【节日】五四青年节,再忆鲁迅先生
发布时间:2017-5-4 18:23:00  浏览次数:  【
 

题记: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今日是五四青年节,关于五四,很长一段时间,记忆里面似乎只剩下了穿着学生装——特别是那些蓝衣黑裙短发的女大学生,走在街头,不畏强暴,高呼口号的情景。当我再次闭眼,静静回想,有一身影渐渐清晰,或许,不记得不代表遗忘,只是将他放在了记忆的最深处,一碰触,便会揭开一道深沉的历史的疤。而这个人就是鲁迅,也唯有鲁迅让这个日子被人铭记。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重温他的经典作品,再忆先生:

 

 

常常昼夜颠倒的我,每到凌晨都会有一种感觉:自己是这座城市里唯一还醒着的人,那种心情堪比猫头鹰倒挂在深夜的森林里,孤独地盯着外面的一片漆黑,想着大家都已经各自在床上做梦。那些梦里拒绝我的参与,而醒着的世界也都没为我亮着灯。

——《狂人日记》


1918年的5月,鲁迅首次以“鲁迅”的形象跟这世界见面,并在当时引起一阵狂潮。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就这么诞生了。而在狂人的世界里,他的孤独无异于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五四运动前后,鲁迅到《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鲁迅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迫切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了,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呐喊》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呐喊》


那时的鲁迅有多想振臂呐喊,可惜不能一呼百应,只得弃医从文,将一腔热血寄于笔杆。



日子一久,只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笼外,早已不能奋飞。现在总算脱出这牢笼了,我从此要在新的开阔的天空中翱翔,趁我还未忘却了我的翅子的扇动。

——《彷徨》


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彷徨》



曾经,我以为像鲁迅这样的人,大概都是直锐的,然而却偏偏忘了,能写出这般尖锐冷峻的文章的先生,往往都有一颗最柔软的心。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吧,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朝花夕拾》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阿Q正传》


有人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他于是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孤另另,凄凉,寂寞,便反而感到了胜利的悲哀。

——《阿Q正传》



这是1926年的3月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

——《希望》


他的心分外寂寞,不知道希望什么时候来临,然即便是这样,鲁迅先生还是想: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最后,我想我该用鲁迅先生的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中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人生之路。



鲁迅先生的一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尽管路上荆棘密布,他也不退缩,不后悔。今天在这个属于曾经的你,抑或是现在的你,甚至未来的你的特殊节日里,衷心的祝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希望,走出属于一条自己的路。

 

(文章来源:中华传统文化)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