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吴忠豪老师的《关于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我很受启发。
以往的作文教学,我常常是滔滔不绝地讲,讲方法,讲技巧,学生在练笔时依然困难重重。吴忠豪教授说,教师指导的习作方法,你别指望学生能够完全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够正确运用。对于小学生而言,运用比理解难度更大。想想我们的课堂,其实本末倒置,总是先讲方法,再写作,最后写评语。一篇习作,就此搁置了。孩子的习作水平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吴忠豪教授特别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当堂练笔,实践之后的师生点评环节则更为重要,这其实是第二次指导,是根据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再进行修改,学生的习作,较第一次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次,语文教学就应多读,多背,多积累。不要一味地进行方法规律的指导,更要注重动笔实践。作文课上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笔写作时间,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才能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指导,吴忠豪教授一针见血地道破了实践的重要性。他说,“作文课上的口头表达训练绝不能替代书面表达,对孩子来说,会说了,并不等于会写,让学生将书的内容,用书面语言写下来,难度更高,所以在作文课上,老师必须把时间更多的放在书面表达的练习上。”
再次,作文指导必须聚焦学生作文的关键点。何为关键点呢?吴忠豪教授以一节如何正确使用拟声词的课例给我们做了描述。老师在课堂上,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拟声词,认识拟声词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练笔,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为用拟声词而用,和不恰当的使用拟声词,教师在对学生的练笔进行点评之后再修改。学生在当场就有了,很大的进步。最后他又说到了,教师的习作指导,要聚焦学生习作中,最需要指导的地方,要指导在点子上,这样的指导才有效。
不仅如此,吴忠豪教授还提出了,小学作文指导必须要抓好基本功,比如文从字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点滴收获,今后还需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提升自己对于习作的指导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