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和这群纯真可爱的孩子们相处了近两个学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见证了孩子们从稚气未脱的孩童成长为朝气蓬勃的活力少年。看着孩子们的变化,我的内心不胜自喜。
可是,最近孩子们却常来找我告状:“老师,××打我胳膊”、“老师,××踢我”……对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小矛盾、小摩擦,每次我总是耐心解决、悉心教导,但是告状事件却没能减少。
直到那天,A同学的妈妈一大早找到我,说孩子在学校被班里的两个同学给打了。我听后十分震惊,这么小的孩子真的有故意伤害别人的心吗?我决定好好观察观察这些孩子们的课间活动。
班里最好动的B便成了我的第一个观察对象。这个小家伙平时比较调皮,经常喜欢撩拨别人,因此很少有同学愿意和他一起活动。他呢,却不以为意的还是会去加入到其他同学的活动中。这不,课下他就笑容满面地来到另一名同学的后面,照着人家的背拍了一下。糟糕,那位同学生气了,可是我们可爱的A还笑嘻嘻地眨巴着圆眼睛看着别人。眼看矛盾即将爆发,我赶紧制止,让A向B到了歉。看到这里,我已经明白了大概。接着,我又观察了其他几个同学的行为,终于印证了我的想法——我们的孩子发出和接收了错误的信号。
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我便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先列举了最近所发生的的告状事件。接着让所有孩子们说一说这些同学的行为是故意的吗?孩子们静静地思考了一会,便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总之就是一个观点,他们相信自己的同学是善良的孩子。我趁机告诉孩子们:对呀,老师相信每位同学的心中都住着一位善良的天使,可为什么我们的行为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呢?是不是我们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又或者我们接收错了别人的信息?
孩子们沉默了一会,A同学首先站起来,“老师,我其实就是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C同学也说:“我们应该大度一点,不要曲解别人的意思。”看到孩子们已经对自己的行为已经有了深刻地理解,我不禁莞尔。“对呀!既然大家已经意识到有些行为会引起误会、引发矛盾,那我们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呢?”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过了,E同学高高举起了小手,“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别人,想要和他一起玩!”说到这里,我知道,孩子们已经懂得了课间如何加入别人的活动。
眼如清泉,笑靥如花,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信任孩子的纯真,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让天使常驻孩子的内心。
保护孩子的童心很难,因为他们似乎只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但也很容易,只要你肯蹲下来和他们相处。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老师,“以静制动”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老师的耐心和爱心在孩子们中间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