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同学是非常喜欢数学的,但是越往上,随着知识点的增加,喜欢数学的人会越来越少,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随着学年的增加,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太难而失去了兴趣了呢?我在教学中,对于这些疑问一直感到非常苦恼,也一直在研究,下面是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为什么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
在第一次学习乘法的时候,什么是乘法?为什么人们会发明乘法?知道乘法之后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这些疑问其实是有很多的,但是这些疑问没有解决,就一味地学习,做题。那么,一开始还觉得比较简单的东西就会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复杂了。因此,在一些基本的知识都不了解的时候,只是机械地做题,这样的数学学习会越来越难,让学生感到厌烦似乎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二、了解概念后,数学会变得有趣
也有很多孩子一直对数学都很擅长,这些人能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对数学的概念牢固掌握,从而使得数学变得更简单。
例如:在讲解1千米有多长这节课中,由于千米比较长,学生很难直接观察和亲身体验感受它的实际长短,所以千米的空间概念一般需要借助学生对10米,100米等认识通过推想来建立。
为了让孩子们对千米有更深的认识,我通过操作活动,孩子们在教室在教室量了十米的距离,用手拉手的长度体验10米的距离,用脚步量……通过多种体验方式让孩子们体会10米的长度后,再到操场上借助手拉手,脚步体验100米的距离。量出我们操场大约200米,最后算出5圈1000米,再体验1000米的距离,虽然孩子们在操场上跑了20分钟后气喘吁吁的,但是孩子们在教室分享收获的时候,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1千米好长。有个别学生的分享精彩极了,有的说“一千米虽然很长,但是我应该还可以跑1千米。”有的说“跑完1千米需要我们的坚持。”孩子们的收获多种多样。分享也十分精彩。
在练习课环节,填写单位的时候,马拉松长跑全长约42( )?针对这一问题,班里的三个孩子让我印象深刻,子木给大家讲了马拉松的发展史,虽然人名国家名记得不清了,但是情节讲的十分精彩。泽昊讲了爸爸单位的马拉松比赛。小伟给大家讲了电视上马拉松长跑需要的时间。我发现孩子们听完和马拉松有关的事情后,再也没有人填错了。
数学本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大家不要认为学习数学越来越难,也不要认为自己没有哪方面的天赋。原因是大家学习数学的方法不对,比如,大家只有在做完100道题之后才能掌握一个概念。数学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不同,不是练得多了就会了,掌握一个数学概念能解开10000道甚至更多的题。另外,数学本身不是用来做题的,而是为了培养大家能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课标上明确指出的问题的的解决能力。如果从一开始学习将概念掌握的好的话,其他的问题也可以随之掌握,所以如果掌握好概念的话,数学就会变得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