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长学校 >> 推荐阅读 >> 正文
【推荐阅读】政策:语文,将敲响中考、高考的最强音!
发布时间:2017-4-11 14:42:00  浏览次数:  【
 
 

转自:语文报社


 

语言文字,简称语文;

2月8日,国家教育部网站发出教语用[2017]1号文件《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文件中规定:语言文字要从幼儿园抓起,要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要学生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

 

 

 

  1.重要性:

  《意见》中指出“学校教育教学是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渠道。扎实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切实发挥语言文字事业基础性、全局性作用的关键环节。”

  “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在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总体目标: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一种能力”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两种意识”即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3.学生目标:

  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高校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书法鉴赏能力;具有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4.工作内容:

  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列入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通过增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5.中小学:

  各地根据《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的要求,结合原有工作基础和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适合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标准和评分细化方案,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

  6.幼儿园:

  幼儿园应更加注重校园语言文字环境规范建设,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积极发展幼儿的倾听、理解和表达能力。

  中考语文要求发生了变化:

  识字要求具体化,字词考查范围明确化

  从即将出炉的《2017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中就能看出对语文文字的重要性具体体现:

  考试内容中“积累运用”的第1条,将“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改成了“掌握《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3500个常用字,还要掌握《教科书》‘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这就将识字的要求具体化,将字词考查的范围明确化了。

  又如,将原先的“掌握简单的语法、修辞知识,并运用其解决语言实际问题,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拆分成两条表述。

  再如,在“阅读”部分,将原先“通过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品味,感受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受到思想情感的启迪和熏陶”中的后半句“受到思想情感的启迪和熏陶”删去,这使得此项要求更集中,直指语言的理解和感受力,而减少了其他的干扰。至于“思想情感的启迪与熏陶”则融于对整个文本内容的理解与体会中,无需赘述。

  还如,在文言文阅读要求中,将“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改为“能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

得语文者得高考

语文将越来越重要

  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在12年的基础教育中、在中考和高考中第一重要。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说得语文者得高考一点都不过分!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未来语文的地位就像原来小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而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1.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他们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读;在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著,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并且取消种种人为的限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

  理解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它不会像识记能力那样易于形成,需要耐心长期积累。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2.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经典不是指《三字经》《弟子规》之类】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3.走进社会

  理科可能可以关起门来学习,语文(作文)需要超越课堂,走向社会生活。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有人说:作文是生命的表达与交流。生命要想有表达与交流的冲动,往往需要外在事物的影响、体验与冲击。不一定是长途旅行,去买菜、钓鱼、登山、看红枫……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语文分值比重越来越大。2017中、高考都会更加注重语文阅读能力。但长期以来,孩子们对母语的学习却不及英语等学科。采访中,无论是一线老师还是教育专家,一再强调要培养孩子看书阅读的好习惯。因为,这无论是对“应试”还是“素质能力”的提升,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两个话题:

话题一:

为啥总分相同,他人被录取自己却落榜

  事件一:“为啥考分一样,报考的学校也一样,一个被录取,一个没有被录取啊?”一位学生问道。

对此,省招生办工作人员进行答疑说,考生的高考成绩都是3位数,但是,投档成绩却精确到小数点后9位,小数点之前的是总分,小数点之后的依次是语文、数学、外语的单科成绩。遇到分数特别集中的情况,即总分相同的考生有成百上千人,报考同一个学校、专业的同分考生可能会有几人甚至几十人,这时候,就必须按照小数点排位,拼单科成绩,优先录取语文分数高的。

事件二:“同样是671分,为啥录了别人而不录我?”

面对考生阳阳的疑问,对方解释,根据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办法,相同分数的情况下,若是文科,要比谁的文综分数高,投档时就会先投分数高的那一个考生档案。

 

话题二:

高考改革后语文重要性大增


据报道,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将语文分值从150分调到180分,英语从150分调到100分,文理科综合300分调到320分,数学不变,还是150分。另外,英语将增加一年两次考试,如高一已考了100分,高二高三可不考英语了。

“高考改革后,语文的重要性大大增强。”从事高中语文教学30多年的苏老师表示。

目前的高考改革后,3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有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其他科目是减负的趋势,而语文难度的加大,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母语。另一方面,语文表面上是语言,实质上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认知,其难度在于答案的不确定,因此无论环境怎样改变,未来语文的分量都不可能减弱。”重点初中语文老师张烨如是说。他认为,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甚至在小学以前,阅读习惯的培养就应该开始。

 

 

语文的能力是感悟文化传承经典的能力,是表达的能力,是交流的能力,是生活的能力,是应对各种场合的能力——对中国人而言,语文是一个人一生获得各种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源泉!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