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重温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记得上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四年前,我还没有做妈妈,体会不到作者的真正用意,也是囫囵吞枣,匆匆而过。当这次重温时,我是站在一位妈妈的角度,领悟着作者教育女儿的点点滴滴,不时的跟自己教育女儿相对比,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我坚信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有资格教育别人的孩子,我只有先做一个好妈妈,才有资格当一个好老师。
你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怎样对待你,孩子就是你自己的缩影,我在慢慢的改变自己的火爆脾气,有时孩子犯错了,当我心平气和的去跟孩子交流时,我发现她不但愿意听我说,还乐于改正,这比发火吼她得到的结果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
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家长对此应敏感,要用一些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以前孩子摔倒了,我也会很气愤的打摔孩子的板凳或地板,虽然孩子停止了哭闹,但多少还带着些悲伤情绪,当读了这本书后,我也试着教孩子“给小板凳揉痛”,告诉他小板凳也被你碰疼了,怎么办啊?我们来给它吹吹,揉一揉,它就不疼了,好吗?当孩子在给小板凳揉痛的时候,他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痛,这种思维转换的方法真的很好。
尹老师说:“从小的阅读差别才是重要的“输赢”差别,阅读不仅应该开始得早,而且应该读的足够多。”我很庆幸我的孩子喜欢阅读,从女儿两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坚持天天晚上给她读故事,坚持每月都给她买婴儿画报,在这我力荐《婴儿画报》,这是一本由主人公乐乐、悠悠,还有小猫晶晶、小狗闹闹编写的一篇篇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图文并茂的画报,我女儿好多惊人的做法都是从书中学到的,剪指甲从来不哭,因为书上乐乐剪指甲就不哭,理发也不哭,因为书上悠悠剪头发就不哭,剪刀一响咔嚓嚓,剪掉悠悠的长头发。在家里她的书比玩具多,她现在总是无意识的自己翻开书念,而且几乎一字不落,我知道她还不认识字,只是看图记住了该页的内容。识字还需要一个阶段,我不强求,还是每天坚持给她念书,慢慢的由量到质。
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