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种历练,每一种历练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蜕变,过程可能很痛苦;但结果却收获得更多。2017年3月29日,我怀着紧张又忐忑的心情终于讲完了《认识角》一课。细细回想,有收获、有遗憾、也有感叹!现在就从以下三方面来简单的总结这次课后的感悟。

一、精彩之处
在生活中常见的剪刀、钟表、红领巾上找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接着让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孩子们很聪明,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角。
生1:数学书的角,边说边用手比划(师及时引导:角是一种平面图形,我们可以说数学书封面上的角)
生2:窗户边沿上的角
生3:三角板上的角
生4:灯开关上的角
生5:门上的角
生6:书桌上的角
……
听着五花八门的“角”,看着一个个可爱的小手在空中比划着,我感到很欣慰,原本抽象的角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不足之处
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比较仓促,教学难点突破得不够好,没有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究,虽然通过电脑演示也证明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可是我从有些孩子的眼神中还是读出了不确定。总之,驾驭课堂能力和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今后教学中要不断积累和探索的。

三、改进之处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而不是给予知识。我想只要给孩子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材料,他们是可以做到的。
比如: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材料,自己做一个角,再拿出一个边比较长的角和边比较短的同等角通过重叠法来比较,让学生看得更清楚,自己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然后通过拉一拉,玩一玩初步感受角在什么情况下变大,什么情况下变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系。这样就轻松突破了这一节课的难点。
一节公开课是经过组内多人的研课、磨课的成果,注入的是多人的智慧,这也是我收获最多的时候。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更加勤奋和积极,思考、反复思考、不断验证、再提出新的创意。这个过程很累,但却很有滋味。我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我喜欢这种讲完课后空灵通透的感觉,它真的让我成熟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