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育教学随笔 >> 正文
【教育随笔】换一种方式对待和处理“麻烦”,理智地静待花开——邱娅妮
发布时间:2017-4-10 18:19:00  浏览次数:  【


每日工作之余,坐在教研室里,大家都会不约而同聊起班级里的“家长里短”。这个同学的任性,那个同学的打闹,这个同学的张扬,那个同学的沉默……如何让这几十个个性不同的孩子融洽地生活在班集体中,如何让每一个如春笋般茁壮成长的学生绽放夺目的光彩?这就需要我们做班主任的管理智慧了。前些日子,我们班就发生了两个小故事,让我颇有感受:


学校一再强调学生不准迟到,为此我想了好多办法,每日值日班长督查、每晚小组组长督促、每周总结扣分……各种方法都使过了,可还有同学不能遵守。有一次,预备铃都响过了,班里的小A同学还没来,我焦急地站在楼上往下看,也没看到人影儿。同学们都在专心地大声朗读,“报告”,隐隐约约我好像听到门外有声音。打开门,一看到他,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昨天因为迟到我和他好好地谈了一通,他还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证绝不会迟到了。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我心中的怒火立刻被点燃,全身血液沸腾,感觉自己被怒火冲昏了头。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瞪着大大的眼睛,望着小A。此时同学的眼光也都聚在小A的身上,那眼神里充满了埋怨。小A低着头,双手使劲地搓着衣角。

沉默了一会儿,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严肃地问他:“你这样做,有特殊的原因吗?”

他抬起头,看了看我,目光里充满了恐惧。她轻轻地说:“我……我……忘记穿校服,怕会影响班级,所以到校后又返回家取了一趟衣服。”

听完小A的解释,我真是庆幸自己没有当即发火。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心有班级,并为我之前的态度和武断的猜测向他道了歉。小A很诚恳地说:“老师,你没有错,是我说话不算话,下次我一定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做好计划再也不丢三落四,再也不上学迟到了!”也许是我放低姿态的自我批评感动了小A,从那以后小A真的没有再迟到过,课堂上也比以前专注了许多,我想他大概已经把我当做“自己人”了吧!

放低姿态进行教育,会拉近我们跟孩子的距离。让孩子站在跟我们平等的高度,孩子没有心理上的压迫感,就会主动跟我们交流,对我们有了信任,就会产生朋友般亲密无间的感情。所以我们老师要学着改变,学着去适应学生,把自己融于学生群体中,与他们达成一片,既当先生,又当学生,既作良师,又作益友,做到知情、知性、知心。俗话说:“心诚则灵”,只要我们有心,面前的每一位可爱的孩子都会对我们露出最甜的笑容。


下课时,几个小班干急匆匆地跑来向我告状:班里两个很有个性的同学因一句不礼貌的话大打出手。我刚走进教室,看见他们俩打得不可开交。看到我来了,小家伙立刻住手,但那种神态却相当愤怒那情形看上去还有些吓人。一个眼睛瞪得老大,仇视对方,一个弯着头,小脸涨得通红,似乎有深仇大恨。

我什么话也没说,就静静地站着。

“你为什么要打我?”小B忍不住了,委屈地说。

“是你先骂我的!”小C大声地争辩着。

他们俩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我仔细地听着,事件的来龙去脉我已基本理清了。

“你们都是班干部啊。”我心平气和地说。

他们看了看我,都不约而同地低着头。

“我很高兴,你们俩都低下头,知道错了吧!打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沟通才能消除误会。一个好孩子是用文明的语言和同伴沟通的。你们说对吗?”我和颜悦色地说。

“对不起,我前面不该说脏话骂人。”小B先开口了。

“没关系!我也不该动手打你。”小C难为情地说。

我看了看他们,深情地说:“你们俩都是懂事的好孩子,能知错就改。以后可一定要学会控制和容忍,别再做这样的傻事哦!”这时,他们俩笑了,迈着轻快的脚步出去玩耍了,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小错也是在所难免。他们不是故意犯错,更不是故意和老师做对。有一句话叫“静待花开”。 孩子不需要担心,而需要关心。孩子不需要责骂,而需要理解。孩子不需要说教,而需要分享。孩子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爱。孩子不需要寄予希望,因为它本身就是希望。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天职,关爱每个孩子是我们的教育手段。我相信,只要我们俯下身子,关爱孩子,吸取经验,一定能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我们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多一点耐心,多一些赏识,多一份关爱,孩子们也会慢慢成长!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学会四两拨千斤,懂得润物细无声,学会因势诱导,懂得共情与尊重,因为——最好的教育,其实只是换一种教育方式而已!


   教育需要智慧,这种智慧应植根于老师的耐心和对学生的信心。文中的两件小事虽并无什么稀奇之处,老师的处理方式也许很平常,但这背后是老师在各种琐碎和繁杂背后的冷静与理智的结果,是老师对自我的克制和对学生的尊重。这就是成长,是老师的成长也是孩子的成长!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