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长学校 >> 推荐阅读 >> 正文
【推荐阅读】压垮孩子的,你以为真的只是应试教育吗?
发布时间:2017-3-10 15:11:00  浏览次数:  【
 

 

 

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拼爹拼妈拼学区房

每一个孩子仿佛都是那个头上绑着“名校”的驴

成绩往往成为评判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父母也会感叹,现在的学生真的很苦很累

“应试教育,没办法啊!”

但是,孩子们背负的重担

真的都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吗?

 

 

 

过度保护剥夺成就感/幸福感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父母,当孩子在蹒跚学步时,亦步亦趋跟在身后,看到不小心绊倒了,会非常着急得冲上前去抱起孩子,一边骂着石头坏一边抚摩着孩子不要哭。当孩子长大了,父母又会因为希望孩子一帆风顺少走弯路,而全盘规划起孩子的人生,小到制定学习计划,大到填报学校和志愿,都要听父母的。

 

很多父母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孩子体验到哪怕一丁点的不适、焦虑或者失望。当孩子长大,面对正常的挫折,就以为事情严重出错了。这种过度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孩子成年后的幸福感。多数情况下,孩子自己会应付得很好,但很多父母永远弄不懂这一点,因为他们总是过早的伸出援手。

 

 

  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许多父母的信念。中国式父母的特点就是左手抓成绩,右手抓才艺,为了及早作好准备,很多孩子被迫提早结束无忧无虑的童年。自打上幼儿园起,出了学校就是培训班。有研究表明,许多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孩子,往往都是父母造成的,他们被父母的要求与期望逼的喘不过气,最后只好宣布放弃。

  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然而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年纪尚小就不顾其感受。永远要记得:倾听孩子的心声、重视他们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哟!

 

 

  拿别人家孩子当作榜样

 

 

中国父母热衷拿别人家的孩子去攀比,逼孩子向别人家的孩子看齐,这不仅是一个社会虚荣心问题,它的背后更多的是父母恐慌心理。然而这种简单粗暴的盲目攀比行为,并不能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反而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孩子是很好奇,很单纯的,他们不会注意到别人与自己的差别,他喜欢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然而当父母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对比,只会带给孩子不满和痛苦,这种竞争心理,会破坏孩子的社交能力,导致中国人的团队合作能力是最差的。

  父母要明白一个道理,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天盛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盛开的季节,好的教育就是静待花开的过程。父母与其整天挂念着孩子的竞争力,不如从自我成长、自我突破的角度来引导孩子,这比强调要孩子赢过别人、打败别人更重要。

 

 

  喜欢拿批评当作鼓励

 

 

有许多”直升机式父母“,他们盘旋在半空,时不时施加压力,时不时批评,他们坚信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严格的监督过程,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事实上,在批评的压力之下,孩子确实能有所提升,可是如果换成鼓励的话那提升会更加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在《行为管理学》书中说:“学生经激励后,其能力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孩子天性里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和赞赏,如果他们总是从父母那儿得到负面刺激,就会形成"我不够好"的自我定位,会在自卑和没有安全感中挣扎一辈子。很多在父母”否定“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家,即便已经很成功了,却始终走不出童年的阴影。

 

 

  通过孩子活出自己

 

 

父母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心理:在这样一个赢家通吃的社会中,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成为赢家之一。然而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孩子如同父母的衍生品,他们被迫达到父母为其设定的目标。不少父母也利用孩子的成就来填补自己内心的脆弱,孩子成绩优异才能代表自己为人父母的成功。

如果孩子从小被功利的目标推着走,长大后就会变成没有内心尺度的“空心人“。“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父母要明白孩子不只是一个完成目标的”工具“,“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不断自我选择的过程就是孩子成为自己的过程。

本文转自 EAmaster课外大师(Eamasterchina)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