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育教学随笔 >> 正文
【教育正思】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充满了智慧的魅力——尚莹
发布时间:2017-3-8 18:42:00  浏览次数:  【
 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充满了智慧的魅力

——《匆匆》教学正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语言形象生动,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心灵的倾诉。教学中我以读促讲,让学生陶醉于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首先,创设好氛围,积蓄情感。上课伊始,配乐引读《长歌行》,舒缓的音乐,低沉的语调,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奠定了整节课那种淡淡忧伤的基调,学生在这种基调中,入情入境,激发起了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

其次,以理解为基石,指导朗读。通过理解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如: 第二段,写作者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我强调孩子试读:“空虚”是作者有意识的要强调时间流逝的飞快,语气压抑、低沉、缓慢;“溜”“滴” 比喻性的阐述作者的心里感受,语气忧伤、平缓,放慢语速;“头涔涔而泪潸潸”,强调对时间流逝心中的无奈,是惋惜的真实表现,语调深沉、停顿,应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而第三段,“匆匆”强调了时间来去匆匆、转瞬即逝,是这段的中心,应停顿、重读。“挪移”“过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等动词,呼应了时间的“匆匆”,要情绪饱满、激动,“茫茫然”“掩着面叹息”是对时间匆匆的无奈,语气舒缓、停顿。而文章最后,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何曾留着”“为什么”的重读,表明作者不甘心虚度此生,注意反问的语调中,读出对时间流逝的不平。经过如此有针对性的指导、分析,以读代讲,我的课堂在琅琅读书声中激荡。

最后,在读中发展语言、品味情感。在精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语句时,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脚下跨过。”有的说:“看电视时,日子从眼前晃过;写作时,日子从笔尖滑过。”有的说:“跑步的时候,日子从跑道上飞过;喝水时,日子从水杯里流过。”有的说:“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梦中溜过;抽烟时,日子从轻烟中飘过。”……

诗一般的语言从孩子们的嘴里流淌出来。再让学生将自己说的内容放进课文中读一读,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在这一实践中,我感觉到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时间来去匆匆,我们要珍惜时间,获得了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深深地感觉到:语文课要加强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

 

 

 

        如果说语文课堂改革需要有一个方向,那么回归语文本意便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如果说语文课改需要一个样板,那么“书声琅琅”就是一个不错的样板,如果说语文课堂改革需要一面旗帜,那么,用学生的解悟代替老师的讲授便是一面鲜红的旗帜,而本文的作者,便是一位旗手。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