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里有个叫“明明”的男孩子,特别顽皮,平时无视纪律,上下课几乎一个样,上课时自由散漫,想说话就说,想转个头就转,下课疯跑、打滚,做危险游戏。放学排队时他拱在队伍里像个小刺球一样,周围的小朋友都躲着他,怕被他碰伤。午休时,自控力差,一会儿就得睁开眼看看,只要老师不在,马上坐起来捣乱,影响其他小朋友午睡,害得我不得不在男生宿舍陪着睡觉。总之样样都需人去监督,否则就会闹出乱子,不知要扣班内多少安全量化分。在“明明”身上,每位代课老师都要为他花费心思,浪费口舌。我怎样去改变这样的孩子呢?
我看了不少“转变淘气孩子”这方面的文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要给这些活力充足的孩子安排事干,让他们出点力,分点神。慢慢培养习惯,纠正错误。我用了一些时间去思考,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后来我决定从孩子的优势方面下手,从家长身上下手,从同学身上下手,去转变这个淘气的孩子。
“明明”同学最大的优点是善于思考、爱挑战难题。我就在开课前加上了“猜谜语”、“认难字”、“读古诗、背古诗”的环节。这样,每次都有他展示的机会,他的注意力更多地用在了学习上,捣蛋的事情就减少了。孩子们看到他的“本领”也不再讨厌他,自尊心也树立起来了。
我找时间单独和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经了解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爸爸妈妈都是医生,平时特别忙,奶奶一手管,爸爸妈妈一见着孩子就特别亲,没大没小,不讲规矩,放纵孩子,自由玩耍,做了错事基本不批评,长期这样下去,孩子无视纪律就是自然的了。我和孩子家长作了深刻的交流,让他意识到好性格、好行为对小孩子的影响力,自由散漫的性格会害了一个人,使他从小没有志向,对一切态度冷漠,没有生活的激情,变得行为怪异,老师也很难去管教。听了我的劝说,家长也意识到了重要性,知道要以身作则,其次要多和孩子谈心,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的内心敏感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热爱生活,关心朋友,赞美别人……
还有从同学身上下手这个方法也很好,我让同学们下课主动找他玩耍,夸他现在有爱心了,不打架了,上课不调皮了,同学们经常陪他一起做手工,看脑筋急转弯书,我也及时地用语言去鼓励他,手写小奖状发给他,还给他一个“小组长”的职位来当,不知不觉一个多月过去来,这个孩子似乎变得“普通”了。是的,他已经是一个不让老师操心和监督的孩子了,并且还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小组长呢!看到“明明”同学的转变,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真为他开心呀!看来“明明”的变形记成功啦!! |